首页 >银行 > 正文

理财产品提前“离场”,会成常态吗?近40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业绩欠佳是主因

2022-08-10 10:11:18来源:城市金融报

业绩欠佳是主因

在此之前,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过提前终止的情况。据普益标准报告显示,自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其中有1348只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发布之后终止,2019年银行开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财。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多种原因,在一般情况下,通常与投资业绩不理想触发了提前终止条款、产品净值波动较大、投资者赎回率高以及新老产品交接运作等因素有关。

不过,从近期几款理财产品的终止原因看,这一次和之前2018、2019年银行开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财的情况有所不同。

在今年各家银行发布的公告中,“业绩波动较大”以及“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是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提前终止运作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多为R2以及R3级,对应的客户大多为稳健型的理财投资者,更加看重产品的稳定性。

“近期出现的少数产品提前终止更多是因为产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产品受市场影响,净值波动加大,少数业绩欠佳的产品因赎回等因素导致产品规模收缩,可能引发机构提前终止少数产品的运行。”周茂华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与管理规模脱不开关系。有银行人士表示,通常理财产品协议里会有提前终止的条款,会对产品规模或收益率进行设定,有的产品只有几百万或者小几千万,很难进行投资,像很多债的起购规模就是几千万。

会成为行业趋势吗?

银行理财提前终止运营的现象在5、6、7月份出现比较多,未来是否会常态化?普益标准研究员霍怡静认为,随着净值化转型的逐步推进,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产品的净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将会灵活调整投资资金,影响产品管理规模,综合考虑客户诉求、经营成本和投资收益等方面,业绩表现不佳、净值波动大、管理规模小的产品提前终止属于正常现象。

今年是银行理财全民净值化首年,净值化对银行理财的产品投研和管理能力提出不小的考验。今年上半年,因金融市场波动,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导致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一度出现“破净潮”,显示出部分商业银行及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对净值化产品管理的准备尚显不足的问题。

此前,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截至2021年末,理财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需整改的保险资管产品累计压降96%;同时,银行业、保险业的资管产品净值化水平已经超过了95%,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显著提升。

多款产品提前终止运营给银行理财在未来运营中有什么启示?霍怡静表示,首先,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机构要留住投资者,需进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提升专业配置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合理布局产品类型和投资方向,提升业绩表现;其次,应当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引导投资者理解净值型产品收益风险共担的本质。

目前,国内资管市场已有26家理财子公司开业,2家获批开业,银行理财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周茂华表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是影响投资者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构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投研能力、产品设计和资产投资能力,减少产品净值波动,满足投资者需求。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也建议,真正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后,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难度明显加大,理财投资者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周期,减少净值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责任编辑:

标签: 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 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收益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