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农商行如何补齐农村金融服务短板?农村金融机构迎新挑战

2022-03-31 13:57:52来源:城市金融报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涉农贷款的服务对象出现变化,呈现出由小农户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这种变化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带来哪些新挑战?为迎接挑战,这些金融机构做出哪些改变,其效果又是如何?

时下正是春耕备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作为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已吹响助力春耕号角,将春耕备耕的金融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也加速创新相关的信贷产品。

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4.57万亿元,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2.71万亿元,农产品加工贷款1.2万亿元。

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挑战增多

据了解,涉农贷款的服务对象近年出现变化,呈现出由此前小农户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这也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带来了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介绍,涉农贷款的服务对象近年出现变化,呈现出由此前小农户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这也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带来了挑战。首先,存在贷款需求和金融服务的不匹配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是传统的贫困人群,此前是可以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只是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

举例来说,农村金融机构提供30万元以内的农业贷款,但可能无法充分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

其次,抵押物缺失的问题值得关注。在农村金融服务中,金融机构通过纯信用贷款可发放10万元或20万元的贷款。当贷款用户需要超过50万元的大额贷款但又无法提供充分抵押物时,就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要求。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增长较快。2021年农民日报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21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一)》中,曾统计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截至2020年底,我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225.1万家,是十年前的5.9倍,连续四年总体数量稳定在220万家以上。”

何婧认为,农村金融机构面对以上多层挑战,应该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进行探索。其中包括通过新的信贷技术,如产业链金融或卫星遥感数据观测种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等;或采取多方联合政策,如通过与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消除信息不对称。

部分农商行推出差异化信贷产品

调查发现,随着贷款主体由单独的农户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贷款需求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小而散到集体化的规模化生产变化,带来了农户贷款额度从小额到大额的转变;贷款期限由短期向长期变化;抵押担保物需求由传统的担保人和抵押物向产权抵押需求转变;农业种养殖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贷款需求由单纯的农产品向农业产业链转变等。

这些贷款需求端的变化,也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期限错配为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投资回收周期长,种养殖产生的经济效益至少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而目前,农商银行对新型主体的贷款多以1年期为限,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贷款到期后,借款人还面临着低价处置资产偿还贷款甚至违约的可能性。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加工设备等长期投资较多,也加剧了短期借款的违约风险。

对此,何婧认为,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在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支持力度还有提升空间。农业产业自身存在分散经营,产业链较为松散等特点,农户等经营主体与龙头企业的结合紧密度不足;此外农业对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也会造成信息不对称,都会影响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获得金融支持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也已关注到这一问题。

山西省农信联社表示,该省农信社立足辖内春耕备耕生产形势紧、资金需求急的实际情况,发挥信贷供给主渠道作用,以36款信贷产品为主体,以“晋享生活”“兴农快贷”等新业务为载体,充分满足春耕备耕各类主体的金融需求。创新推出差异化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业务以及农业耕、种、防、管、收、加、贮、销供应链金融模式,满足脱贫人口、农户、涉农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春耕备耕生产的合理信贷需求。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育苗工作已启动,但企业却遇到资金短缺难题。了解到该企业的资金需求后,山西省沁源农商银行开启“春耕备耕绿色通道”,2天内为该企业授信270万元,解决了他的难题。有了足量的资金,企业育苗数量有望实现翻番,优质的秧苗也将覆盖更多农户。

此外,在具体落实金融支持春耕备播上,多家农商银行、信用社通过实地走访,针对农户的实际资金需求定制信贷支持计划。以山西省右玉农商银行为例,组织员工多次开展“大走访、大对接”活动,通过开展普惠金融宣传和信贷政策解读,了解客户资金需求,并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和授信条件,储备客户资源。(郭建杭)

责任编辑:

标签: 农村金融服务短板 涉农贷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商银行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