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物价涨幅回落 东方金诚:全年通胀压力整体可控
2022-02-16 17:55:35来源:
金融界2月16日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月CPI同比0.9%,前值1.5%,上年同期-0.3%;1月PPI同比 9.1%,前值10.3%,上年同期0.3%。
东方金诚研究认为,1月CPI和PPI同比涨幅均现回落,其中CPI涨幅下行主要源于今年春节前猪肉和蔬菜价格走势偏弱,当前消费整体仍然处于低迷状态;PPI涨幅下行则更多体现前期保供稳价政策效应的显现。
CPI方面,1月CPI同比涨幅延续明显回落势头。考虑到上年同期价格基数下行,因此1月CPI涨幅回落主要由于年初价格走势偏弱所致,其中食品价格降幅扩大是重要原因,猪肉和蔬菜价格同比下行拖累明显。非食品价格方面,1月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服务价格涨幅略有上扬,整体都处于温和水平,凸显当前消费不振,较高的PPI涨幅难以向下游消费终端传导。
PPI方面,1月国际油价走高对PPI起到一定拉升作用,但因国内煤炭、钢铁、水泥等商品价格或仍处低位或进一步下跌,当月PPI延续了环比走跌、同比较快回落的势头。分大类看,1月生产资料PPI及各分项环比跌幅均有所收敛,其中,原材料工业PPI环比回正;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但回落速度较上月放缓。1月生活资料PPI环比涨幅连续第二个月为0.0%,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0%小幅回落至0.8%,显示国内消费需求不振,导致生活资料涨价缺乏需求端支撑。
展望未来,2月CPI与PPI走势有可能出现“一升一降”的分化走势。其中,CPI同比有望小幅回升,但仍将处于1.2%左右的偏低水平;2022年CPI涨幅中枢将会略有上移,但接近3.0%控制目标的风险不大。综合考虑国际原油价格及国内工业价格走势,以及PPI翘尾因素变动,预计2月PPI同比涨幅将继续回落至8.4%左右,年内有望持续高位下行态势。
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要受节前猪肉、蔬菜价格偏弱影响,1月CPI同比涨幅连续第二个月较大幅度回落;消费不振背景下,当月PPI向CPI传导效应依然不明显。
图1 CPI增速 :当月同比 %
食品价格方面,尽管节前消费旺季来临,但1月猪肉价格环比走低,同比降幅扩大,蔬菜价格同比由升转降,成为带动当月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1月粮价环比持平,结束了此前两个月的较快上涨过程,同比涨幅也现回落。
1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8%,降幅较上月骤然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2个百分点,是带动当月CPI同比走低的最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受猪肉产能仍处高位,部分养殖户抛栏影响,春节消费未能带动猪肉价格走高,同比降幅扩大;近期蔬菜供应上量,节前菜价走势明显弱于季节性,同比涨幅也由正转负。由于猪肉和蔬菜价格在CPI中的权重较大,成为1月食品价格降幅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另外,供应充足带动蛋类价格环比持续下行,加之上年基数偏高,1月同比涨幅也明显收窄。受节日因素影响,1月鲜果、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7.2%、4.1%,同比涨幅扩大。但由于这两项在CPI中的权重较低,不足以改变1月食品CPI降幅扩大势头。整体来看,1月食品价格环比由负转正,符合季度性规律,但涨幅明显弱于季节性,是当月食品CPI同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背后除了猪肉、蔬菜价格的短期供需波动外,当前居民食品消费偏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1月粮食价格环比持平,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月保持较快增速的过程,同比涨幅也收窄0.4个百分点至1.6%。从具体粮食品种来看,前期粮价较快上涨主要由小麦价格驱动,不过,在节前备货高峰过后,小麦市场供需恢复平衡,涨势明显回落。这是1月粮食价格回稳的直接原因。
如何看待粮价未来走势是判断2022年整体通胀形势的一个重要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样来看,尽管近期海外谷物等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及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在国内主粮供需平衡未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国内粮价普遍高于国际粮价的背景下,国内粮价持续走高的可能性不大。唯一例外的是食用油,由于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很高,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向国内传导效应明显。1月受上年基数大幅抬高影响,食用油价格同比涨幅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仍属明显偏高水平,而且这种状况已持续两年之久。
图2 食品类各分项CPI同比增速 %
非食品价格方面,1月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服务价格涨幅略有上扬,整体都处于温和水平,凸显当前消费不振,较高的PPI涨幅难以向下游消费终端传导。
1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结构分析显示,1月非食品价格涨幅回落,主要受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涨幅由2.9%降至2.5%所致。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当月尽管燃油价格上调,但在上年高基数影响下,汽油、柴油价格同比涨幅都有所回落。服务价格方面,1月同比涨幅为1.7%,较上月小幅扩大0.2个百分点,主要源于节前出行有所增加,飞机票价格环比上涨12.4%,受部分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及服务需求增加影响,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和美发等价格环比均有所上涨,并带动飞机票和家庭服务价格分别同比大幅上涨20.8%和6.2%。其中,前者推动非食品分项中的交通通讯价格同比涨幅高位上扬。
近期局部疫情反复对节前居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带来一定影响。可以看到,1月衣着、居住和娱乐等价格走势普遍较弱。另外,从1月非食品CPI上涨幅度和结构可以看出,当前较高的PPI涨幅向CPI传导依然受阻。这表明在居民消费不振、消费品供应充足的背景下,尽管前期上游煤炭、钢材、化工等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上涨明显,但下游企业很难提高终端产品价格。最后,近20年以来我国CPI年均涨幅仅为2.2%。这意味着整整一代人未经历过高通胀,市场很难形成高通胀预期。叠加疫情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比较温和,共同造成当前消费品价格水平整体温和的局面。这与近期海外消费品价格整体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
图3 八类商品与服务CPI同比增速 %
PPI向CPI传导受阻对宏观政策有三个影响:首先,这意味着物价因素对货币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不会有明显掣肘,1月政策利率下调就表明了这一点。其次,1月PPI与CPI剪刀差有所收窄,但仍处明显高位,表明下游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仍未明显缓解,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最终将影响就业市场稳定。为此,接下来宏观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还将继续加码,这包括财政方面有可能推出新的减税降费组合,货币政策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最后,当前居民消费不振正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短板,2022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将适度向这个方向发力。这包括适当加大直接针对居民的减税降费力度、更大范围发放消费补贴,以及金融增强对居民消费的信贷支持,尽快扭转房地产市场下滑走势,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等。
二、1月国际油价走高对PPI起到一定拉升作用,但因国内煤炭、钢铁、水泥等商品价格或仍处低位或进一步下跌,当月PPI延续了环比走跌、同比较快回落的势头。
1月国际油价走高对PPI起到一定拉升作用,但因国内煤炭、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或仍处低位或进一步下跌,当月PPI环比续跌0.2%,跌幅较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0.3%降至9.1%,延续了环比走跌、同比较快回落的势头。
从新涨价和翘尾因素来看,1月PPI环比下跌0.2%,故当月新涨价因素为-0.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则因去年PPI整体高增而达到9.3个百分点,但因去年1月PPI环比上涨,故今年1月翘尾因素低于去年12月新涨价因素1.0个百分点,未能弥补当月新涨价因素转负对PPI同比的拖累,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当月同比涨幅较上月放缓的幅度。
图4 1月新涨价因素转负,翘尾因素低于上年12月新涨价因素,共同导致PPI同比涨幅较快回落
分大类看,1月生产资料PPI及各分项环比跌幅均有所收敛,其中,原材料工业PPI环比回正;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但回落速度较上月放缓。主要原因是1月国际油价走高并带动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普遍回暖,对PPI起到一定拉升作用——当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PPI均从上月的环比大跌转为环比上扬,且同比涨幅收窄幅度明显收敛。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较强,加之冬季取暖需求,带动原油需求强劲,而供给端OPEC+ 1月原油产量不及承诺,国际原油供给持续偏紧,再加上俄乌边境战争风险加剧供给端不确定性,1月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月均值环比上涨17.9%,同比涨幅也从上月的48.1%扩大至59.3%。但从国内来看,由于保供稳价政策稳步推进以及春节前大宗工业品需求偏弱,1月国内煤炭、钢铁、水泥等商品价格或仍处低位或进一步下跌。其中,动力煤和螺纹钢现货价月内走势整体反弹,但价格均值不及上月,故当月煤炭、黑色金属等行业PPI环比续跌,同比跌幅也进一步收敛。
图5 生产资料各分项PPI涨幅 %
图6 1月国际油价大幅上扬
图7 2021年12月国内动力煤价格延续跌势
1月生活资料PPI环比涨幅连续第二个月为0.0%,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0%小幅回落至0.8%。分项中,食品类PPI环比小幅走弱、同比涨幅收敛;一般日用品PPI环比涨幅与上月持平,同比涨幅也出现小幅收敛;衣着和耐用品PPI环比涨势则在节前消费需求带动下有所加快,同比亦小幅提速。整体上看,1月生活资料PPI涨价动能仍弱,一方面因上游商品价格涨势放缓,下游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得到缓和,成本驱动下的涨价压力亦相应减弱;另一方面,也因国内消费需求不振,导致生活资料涨价缺乏需求端支撑,这也与当月核心CPI涨幅继续低位徘徊相一致。
图8 生活资料各分项PPI涨幅 %
三、展望2月,CPI同比有望小幅回升,但仍将处于1.2%左右的偏低水平;2022年CPI涨幅中枢将会略有上移,但接近3.0%控制目标的风险不大。综合考虑国际原油价格及国内工业品价格走势,以及PPI翘尾因素变动,预计2月PPI同比涨幅将继续回落。
展望未来,尽管短期内猪肉价格仍将承压,蔬菜价格同比也将处于负向区间,但因上年同期食品价格基数走低或带来一定支撑作用,预计2月食品CPI同比降幅有望略有收窄。非食品价格方面,近期国际油价上涨效应将在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有所体现,不过消费整体不振背景下,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势头依然会受到抑制。综合以上,预计2月CPI同比会略有反弹,有望达到1.2%左右,仍将处于明显偏低水平。展望全年,由于上年价格基数偏低(2021年全年CPI同比为0.9%,创近12年以来新低),以及居民消费修复,CPI同比涨幅将有所上扬,其中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有可能成为推升CPI的一个因素。但综合考虑供需平衡、政策调控等各方面因素,2022年全年CPI涨幅中枢有望控制在2.5%以内,接近3.0%控制目标的风险不大,特别是核心CPI将控制在2.0%以内。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通胀形势将继续处于整体温和的局面,不会对货币政策操作形成掣肘。
PPI方面,首先,短期内原油供给偏紧局面难以逆转,加之俄乌地缘政治风险仍在发酵,国际油价仍有支撑,2月中旬布伦特原油现货价已逼近100美元/桶大关,后续走势主要看俄乌边境局势变化(多家俄罗斯媒体2月15日下午16时报道,俄罗斯国防部消息显示,部分在乌克兰边境附近的俄罗斯部队演习结束,正返回永久基地)。考虑到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PPI上涨有一定的滞后性,前期油价大涨的影响在2月PPI中还会有累积体现。其次,2月以来,或受汽车生产加快带动,螺纹钢、玻璃等商品价格上涨,但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价格仍在下跌,或与地产投资下行有关,同时监管压力下煤价也有所回落,国内工业品价格涨势整体上未见明显走强。我们判断,主要受油价上涨拉动,2月PPI环比有可能小幅转正,但因基数走高、翘尾减弱,同比涨势仍将继续回落,预计2月PPI同比涨幅将降至8.4%左右。全年来看,受高基数及未来价格走势影响,年内PPI同比有望持续高位下行态势。
标签: 东方金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