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研究院梁斯:经济下行叠加外部风险扩散 需统筹兼顾“稳增长”“防风险”
2022-02-13 16:38:02来源:
经济下行叠加外部风险扩散 需统筹兼顾“稳增长”“防风险”
——对《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点评
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报告》突出了“稳增长”“防风险”工作的重要性。《报告》明确当前主要任务在于“稳增长”和“防风险”。稳增长方面,《报告》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要求“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并指出要“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等,这预示着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货币政策将避免被动等待,而是要提前行动,突出支持重点,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防风险”方面,《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疫情反复、通胀高企、劳动力供给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等四大外部风险,预示着海外经济和外需复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特别地,《报告》提出需要密切关注海外通胀预期脱锚这一问题,尤其要关注通胀可能会通过贸易往来、资本流动等渠道产生的外溢影响。
特别地,近段时间以来,在高通胀压力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可能有所变化引发全球广泛关注。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不仅是经济大国,也已是金融大国,这需要用大国心态去分析和评估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而不能再按照10年前的心态去看待。我们既不能低估外部风险的影响,但也不能低估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应对外部风险的冲击。需要适度淡化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不过分发酵这一因素的影响,其对我国的影响是可控的。
第二,货币政策将多措并举,持续发挥好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政策方面,《报告》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预示着将强化信贷在经济增长中的托底作用。从1月份信贷数据看,虽然信贷规模创下新高,但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仍然较大,中长期贷款同比仅多增600亿元,说明企业对经济预期虽有所回暖,但仍然存在疑虑。为此,《报告》也提出要“培育和激发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结构政策方面,《报告》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预示着货币政策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先进制造业、绿色、普惠、低碳减排等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未来持续发力的重点领域。同时,《报告》提出,要“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预示着在“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住房者合理的购房资金需求。降成本方面,《报告》提出“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预示着今年或将继续出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举措,整体融资环境将偏于友好,企业融资将得到切实保障。
第三,专栏内容重点突出,积极回应市场关切。《报告》中专栏部分一直是传递政策信号、回应各界关注、加强市场沟通的重要手段。此次专栏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央行再次分析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指出观察流动性松紧要重点关注市场利率变化,判断货币政策方向要关注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利率,不宜过多关注流动性数量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指标。二是提出要用好再贷款和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多措并举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其中,专栏也分析了两项直达工具的转换情况,以进一步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在坚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目标基础上,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稳定。四是探索评估“双碳”目标对银行体系的潜在影响,提出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测试方法,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五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包括宏观杠杆率、高风险机构、各类金融乱象、影子银行、外部冲击及金融防范等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理,进一步补齐了相应的制度短板。
(点评人: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研究院研究员 梁斯 )
标签: 经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