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社融数据超预期,谁在信用扩张?

2022-02-11 18:08:02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那么,哪些主体在进行信用扩张?

政府端来看,“稳增长”背景下,发债节奏大幅提前。政府部门信用扩张较快。1月18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从财政存款数据来看,1月新增财政存款低于2021年,与此前季节性持平,或意味着财政投放已有一定程度的启动。

企业端来看,新增贷款超市场预期,但多增信贷以短期为主。新增企业贷款同比多增0.81万亿元,企业端是1月社融的最大拉动项,“稳增长”政策引导叠加银行贷款后置保证了“开门红”。但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仅同比多增600亿元。从信贷结构上来看,企业融资需求仍待改善。

居民端来看,短期、中长期贷款均下滑,地产、消费仍是拖累。新增居民贷款同比少增42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2272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024亿元。1月地产销售仍然较弱,对居民贷款形成压制。

1月份社融超预期释放积极信号,“稳增长”政策引导信贷供给提升。整体来看,1月份社融超预期主要源于政策作用下,信贷供给层面的改善。一方面,“稳增长”政策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实现了“量”层面上的脉冲,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地方政府发债节奏或大幅提前。

但实体需求回暖持续性仍需观察。一方面,历年来银行均有力求“开门红”的习惯,2021年12月票据利率的大幅下滑也指向银行有年底贷款后置的意愿;另一方面,从实际结果上来看,信贷改善主要依赖企业短期贷款、票据融资,显示银行有明显冲量的需求。1月份社融数据超预期给经济和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但2-3月份实体需求能否持续回暖仍需观察。

作者 段超 兴业证券(601377)宏观首席

李岱遥 兴业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

王涵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

标签: 社融数据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