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市人大常委会助力生态中轴建设——守一方碧水,护一片蓝天

2023-06-30 08:40:37来源:常州日报

□ 芮伟芬

微风拂面,碧波荡漾。


(资料图)

夏日的西太湖,波光粼粼。武进区嘉泽片区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地前,一排木栈道伸入湖中,湖底水草摇曳,湖面飞鸟翔集。

“《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了,促使我们加快保护修复的进程。相信滆湖会越来越好,真正成为我们常州的美丽湖湾。”武进区水利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龚尧说。

立法为先,写活一篇“水文章”

水是生命之基。我市地处江南,襟江带湖、江湖汇秀。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文明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决策部署,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全力护航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护水资源,是其中至关紧要的一环。

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我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多部地方性法规。其中,与水相关的有《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目前均已生效实施。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常州市河道管理条例》列为正式立法项目,更好地推动我市水资源保护,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6月21日,嘉泽片区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地一片忙碌。“有了法律的支持,我们开展工作更加便利,也更有紧迫感。”龚尧说,根据《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滆湖被划定为我市水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域,应当在沿岸建设岸线植被缓冲带、隔离带、湖口人工湿地等生态安全缓冲区。“今年,高新(武进高新区)和嘉泽片区近岸修复工程同时开工,将恢复水面1.4平方公里,种植水生植物2.08平方公里。”

“着重‘三水共治’,为我市水生态保护提供了根本保障。”提到《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主任朱柏松欣慰地介绍,这部法规是全国首部全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的要求,将真正为我市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助力实现全市人民对“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相亲”的美好水生态环境的殷殷期盼。

不只是水。加快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现实所需,不断加大立法供给,在做好水文章之外,还制定出台了《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作为今年正式立法项目,不断完善我市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法规体系。

全力助推,唱响一首“绿之歌”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6月21日,记者驾车沿新北区春江街道临江工业园区向江而行,江岸边青草铺地、绿树成荫,处处呈现花园景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自2018年起,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助力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并持续督查“决定”的落实情况,上下联动开展长江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促进沿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长江生态环境质量。

常州齐晖药业有限公司位于滨江经济开发区,为响应长江大保护政策号召,公司2020年与滨开区签署转型升级发展协议,投资6000万元对原有车间设备进行提标改造,实现废气、废水全量收集治理、达标排放。同时,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向绿色和高附加值方向延伸,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制剂车间,用于生产宠物用药及动物用药。“没有政府的全力推动,没有长江大保护,我们不可能这么快转型。”公司总经理杨延旗感慨道。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致力于新材料、新医药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东方碳谷’和‘创新药谷’两大产业地标,积极争当沿江高质量发展的先锋。”谈及发展前景,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姜懿文踌躇满志。2020年以来,滨开区累计安全拆除低质低效化工企业45家,实施沿江生态复绿超3300亩,生态岸线建成比例居全省首位。同时,与沿江33家保留企业签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协议,新材料园区企业的亩均税收,从2019年底的每亩11万元,增长到了去年年底的每亩36.7万元。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深入调研、督办议案、开展监督,不断推动水、土壤、固废、长江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我市全面有效实施,不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用法治和制度保障助力我市唱响生态文明的“绿之歌”。

助守红线,许下未来“美之诺”

在生态文明保护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中,市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紧跟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履职——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决定》,助力守住我市生态安全的底线;2017年、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将涉及生态文明的“市区河道水环境质量”“村庄生活污水处理”作为重要议案进行督办,督促各级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让常州水更清,岸更美,百姓更满意、更舒适!

自2017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每年依法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全面落实市、县、乡三级人大听取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制度,打通环境督查“最后一公里”。

人大依法精准监督,各地各部门勠力同心、加压奋进,2022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大气综合指数达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全市PM2.5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国省考断面优Ⅱ比例提升幅度全省第一。

针对调研及审议中发现的我市发展方式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依然突出、水气等主要环境质量易反复、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等问题,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提出建议,要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为切实增强人大环境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保护监督办法》,推动人大环境保护监督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今年下半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对上半年环境报告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现人大担当和作为。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