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焦点消息!在动力电池领域凿一口深井——记我市第三批“首席专家”杨红新

2023-05-06 09:03:26来源:常州日报

□杨成武

5月4日7点,金坛区蜂巢能源总部,鑫城大道旁的休闲步道上,一对一“晨走会”正在进行。一位是蜂巢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另一位是研发部门负责人,边走边聊,约摸一个小时后,到点上班,开始一天的工作。

时间就是效率。在杨红新的带领下,蜂巢能源从默默无闻到横空出世,再到如今全球独角兽排名第71位,仅仅用了5年时间,成为新能源之都常州的一张耀眼产业名片。今年,杨红新获评常州市第三批“首席专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绝不“走寻常路”

杨红新已在汽车行业浸淫20年,起初在长城汽车从事整车认证测试相关工作,2015年起专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及管理。汽车行业出身,使得杨红新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核心部件。

在制造工艺方面,采用叠片技术;在正极材料方面,发力无钴化;在电芯结构方面,以短刀应对传统尺寸……“初生”的蜂巢能源,在技术和产品路线上,就不走寻常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我们就是要聚焦别人不敢做、还没有做的品类。”杨红新说。

以无钴为例。2020年5月18日,蜂巢能源无钴电池亮相,成为全球首家攻克无钴技术的电池企业。“虽然当时三元已经比较成熟,但我们想做能量密度更高的电芯,同时避免钴矿价格和产量等不确定性因素。”杨红新说,动力电池“无钴化”如今已成行业共识。

再看方形叠片。当时,锂离子电池根据封装方式和外形,分为软包、圆柱和方形。在制造工艺上,卷绕工艺发展时间相对长,工艺成熟, 叠片工艺体积利用率高,但生产效率较低,设备投入成本高。经过反复对比测试和分析后,蜂巢能源决定放弃圆柱,发力方形硬壳,成为全球第一家将高速叠片技术引入方形硬壳电池的企业。

“大家都没做过,技术路线当时也不清晰。”杨红新用“痛苦”来形容技术路线决策过程。面对新技术、新产品,他和团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花费了大量资金和时间去摸索,冷静地分析和研判,最终“破茧”化蝶、振翅奋飞。

宁可“研而不用”

位于金坛经开区的蜂巢能源总部屋顶,“因创新而前进”几个大字特别显眼。这是蜂巢能源一直秉持的价值观。

“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唯有不断研发和创新。”杨红新说。高速叠片技术2019年问世,速度0.6秒/片;2020年迭代为0.45秒/片;2022年,超高速叠片技术“飞叠”亮相,效率达0.125秒/片……目前,“飞叠”技术仍处于持续优化阶段,4.0技术已在研发,制造效率会进一步提升。

从2020年起,蜂巢能源每年都举办“电池日”,杨红新作为主讲人向外集中展示新技术、新成果。果冻电池、蜂云监控平台、干法涂布、固态电池……“蜂巢能源当前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充分投入,目的就是确保未来几年仍具备优势。”杨红新表示。

数据显示,蜂巢能源以329项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2022中国汽车发明专利授权量按创新主体TOP50榜单,在入选的电池企业中排名首位。杨红新团队拥有研发人员2360人,外籍或外聘专家超500人,累计申请专利5130项,已授权发明专利512项。

成果正在显现。国内首家研发成功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量产后可实现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成功发布LCTP3.0——龙鳞甲电池,让电池安全全面升级,76%系统体积成组率刷新行业纪录……

构建产业生态圈

国家发改委“蜂巢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江苏省发改委“蜂巢能源年产2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江苏省工信厅“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作为多个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承担者,蜂巢能源不断促进相关技术落地转化。

在蜂巢能源所在的金坛区,已建立起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芯、电池PACK箱体及配件、BMS(电池管理系统)等动力电池领域完整的产业链,链上企业超110家,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主要聚集区。从一片荒地到成片厂房,从一期到四期,追加投资、升级设备、扩大产能,蜂巢能源在常州不断实现项目“裂变”,项目多次刷新审批及建设纪录。

新动能不断孕育。4月9日,位于蜂巢能源总部不远处的翔蜂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完工。该项目是蜂巢能源四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高标准、智能化、零排放的环保型AI工厂,建设国内领先洁净厂房,采用世界先进的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率达95%,将成为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的重要增长极。

“坚持融入地方、深耕地方,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引领产业链智造模式升级。”杨红新表示,将充分发挥常州“发储送用”产业链集聚优势,加快推进各类储能应用,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能源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