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领域容量巨大,中国需要更多的柔宇科技
2021-05-25 10:48:21来源:榕城网
2021年到来,十四五规划展开。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我们能看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等重要指示。这些论断,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上了历史的新高度,凸显当下我国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需求。
柔性电子领域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关注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以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等显示行业专家在《中国电子报》开设“我为十四五建言”专栏投稿中,均提出建议:未来五年将柔性屏相关技术和材料等作为显示产业的发展重点。由此可见柔性电子技术在未来的分量。
说起我国乃至全球柔性电子领域的突出企业,必然绕不开柔宇科技。
2012年,在全柔性显示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柔宇科技勇闯无人区,聚焦柔性电子技术的自主研发,并于2014年率先成功研发了用于全柔性屏量产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并自主研发、设计柔性屏驱动芯片和电路。
2018年柔宇在深圳建成建成全球首条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并实现量产;同年10月发布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FlexPai,将柔性显示应用在实体产品中,打开折叠屏手机大门。2020年,柔宇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搭载柔宇新一代蝉翼全柔性屏的FlexPai 2,弯折次数能高达180万次,且毫无折痕,再次树立行业新标杆。
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国产可替代
近日,柔宇科技“广东省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认定的消息传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直以来,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标准十分严格,他们对参选企业的规模、科研条件、科研成果、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相应门槛,柔宇是唯一一家获得广东省认定的柔性电子科技企业,充分说明了柔宇在柔性电子领域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
也正因此,业内外很多人,再次将“国产替代”的宝,压在柔宇身上。而柔宇是否具备这种能力?我们从技术和人才方面进行说明。
从技术上来说,柔宇开创的超低温非硅(ULT-NSSP)技术较三星的LTPS路线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ULT-NSSP技术只需将原材料加热到300℃以下即可达成,远低于LTPS技术的450℃,更低的温度让柔宇研发的柔性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显示性能和良品率;此外,ULT-NSSP技术制程更简单,有利于降低直接生产成本,提高产能,降低产线投资成本。这点从柔宇一期年产能达到280万片以及柔宇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售价和换屏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实际情况,能得到验证。
从人才上来说,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余晓军博士和魏鹏博士都是技术出身,分属电子工程、材料、化学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在行业中多年的积累,构建了柔宇技术的基石。而柔宇成立以来,也十分重视研发,据了解柔宇目前团队人数已超过2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60%以上,拥有3000多项围绕“柔性”的核心自主技术知识产权。
投资柔宇科技的深创投相关负责人曾说:“柔宇不仅具有“进口替代”和“一屏一芯”的国家战略意义,从成本和应用的角度来看,这项中国企业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市场主流。”
经济学家刘姝威也对柔宇抱有极大信心,她认为,“柔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柔性电子产业。在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等以柔性电子集体技术为核心的领域,实现了多个世界级的里程碑式突破。”
积极推进柔性显示产业落地
纵观近几年的柔宇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专攻技术的柔宇科技,渐渐开始走向“台前”,一步步推动柔性电子的落地。
因而,我们看到便捷和功能性完美融合的FlexPai 2折叠屏手机,看到打造书写感受又科技感十足的柔记2智能手写本,看到柔宇RoMeeting智能铭牌应用在大小论坛,看到“柔树”成为建筑地标……
此外,柔宇与泸州老窖合作,推出能讲故事的“柔性酒瓶”
;与欧洲空中客车集团合作,打造全球首创的高清、超薄行李架柔性显示屏及航空多媒体娱乐系统;
我们还看到柔宇与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合作,让柔性屏幕成为箱包面料;与丰田在LQ概念车内进行柔性交互智能驾驶舱的创新,与中兴通讯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全柔性显示智能终端的普及创新。
柔宇用行动动静柔性的落地,一步步建立“柔性星球”,未来随着柔宇技术的更加成熟,我们势必还会看到更多传统行业与柔性电子的融合,看到更多可能性。
而这一天并不会遥远。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柔性电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49.40亿美元,2019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4.71%。未来的柔性电子行业拥有强大容量,早入局,并且不“陪跑”坚持自主创新的柔宇科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柔性领域的关键存在,为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