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进校园播撒“建筑梦” 解密千年营建智慧
2025-04-02 14:02:38来源:中新网湖北
“我国最高的建筑在哪里?”“未来的房子会不会飘在空中?”3月20日,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国博校区,学生在中国铁建大桥局工程师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建筑探秘之旅。这场“工程师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沉浸式科普课堂与创意实践,将工程思维的火种播撒进青少年心田。
古今对话:从茅屋到摩天的技术跃迁
工程师刘泽霖以“三只小猪”寓言切入,用动态图示展现人类居所从草棚、木屋到钢筋混凝土高楼的演变。“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已出现榫卯结构,这种不用钉子的技艺至今影响着现代建筑。”他轻点平板电脑,全息投影再现故宫太和殿斗拱的精密咬合,引得学生惊叹连连。当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剖面图展开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发问:“这么高的楼遇到台风怎么办?”
智慧闯关:团队协作解码建筑基因
活动现场变身为工程实训场,学生们分组挑战“中国建筑密码”。12支队伍在20分钟内完成天坛祈年殿、武汉黄鹤楼等标志性建筑3D拼装,并通过AR设备扫描模型,触发隐藏的建筑力学讲解。“斜撑结构让应县木塔千年不倒!”完成任务的王同学与队友击掌。在“抗震实验室”模拟环节,学生们用橡皮筋和木条搭建的微型建筑,成功经受住“地震台”六级震动测试。
思维破壁:让科学种子向阳生长
“我们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培育提问的勇气。”刘泽霖展示学生绘制的“未来城市”构想图——有的设计了海底生态社区,有的构思出可折叠应急房屋。该校科学教师李雯观察到,有6个小组的方案融入了课堂讲授的绿色建筑理念。中国铁建大桥局湖北交投实业总部项目负责人透露,此次活动是“国企科普进校园”系列首站,年内还将在10余所中小学开展工程主题研学。
据统计,武汉已有23家建筑企业与中小学建立科普合作,年均开展职业启蒙活动超200场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