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焦点 > 正文

在城乡之间:每一个细碎的人生都值得被看见

2023-06-02 17:40:05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资料图】

217首诗歌,来自 54位人生各异的业余创作者,既有00后,也有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既有学生、节目主持人、生意人,也有农民、快递员、流水线工、油漆工、超市员工等生活中我们认为不起眼的角色。这部由单读与快手人间后视镜工作室共同制作的《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诗歌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群生活在祖国各地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诗歌映射着他们日常的烦躁、困境与坚韧,讲述着虽然细琐但同样值得被看见的人生——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不可忽视的人生。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是在人们的日常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产生起便有“言志”的传统,《毛诗序》言:“诗者,志之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意即用语言抒发感情就是诗,诗歌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感情的流露。何休《公羊传解诂》云:“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意思是:饥饿的人用歌声表达渴望得到食物,劳动的人用歌声诉说自己的艰辛。这句话,最早认识到了诗歌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样,《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是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里有焊接工、装修工、流水线上的工人、超市工作人员、农村小卖部的店员、外卖小哥、菜农、因患脑膜炎致残的牧羊人等在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角色,但是他们却在日复一日的繁重生活中吟诵出了诗意,他们“作为生活中真实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者,用笔记录下真切的个人感受,让读者通过他们的身边事和个人视角的汇聚,看到世间万象和平民的史诗,体现出非虚构写作广阔的社会空间和人民性”。

作者“滴水穿祁石”是一位工龄有30年的油漆工人,在其《喷漆时所悟》这首16行的诗歌中,开头便是“我端起枪”短短四字,一幅“俨然作战”的状态,接下来“瞄准”,再是“喷出”,13个“喷出”倾泻而下,节奏紧张,一如其熟练的喷漆动作顺势而下、一气呵成,喷出“绿色香园、温润阳光、稀疏柳枝、淙淙流水、啾啾鸟鸣、思乡笛音、酸甜苦辣……”由恬静美好逐渐变得缓慢低沉,“纠结”着作者关于爱情、亲情、故乡、生存的思考。本是一项机械劳累的工作,作者却凭借自己诗性的联想和想象,由一堆喷漆材料幻化成你我可以共鸣的意象和意境,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底层人物精神正如其名“滴水穿祁石”,这是一种生活勇气,一种生命魄力。

王计兵是一名53岁的外卖员,被媒体称为“外卖诗人”,他在《午夜推行人》说:“他俯身推车的姿势/多像一棵倔强的树/在风中不屈的样子/瘪了的轮胎和脖颈的热气/让他看上去/也像一份超时的订单”,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外卖员送外卖的场景描写,写的是这样的一个窘境:外面员车子出了故障,只得推车前行,作者却言其“推车的姿势像一棵倔强的树”,这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倔强”的外卖员,这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工作者的缩影,“一棵倔强的树”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但在这样的语境下却刻画出了一个外卖员小人物的精神:他像树一样“倔强”扎根在大城市,像树一样生命力蓬勃地克服生活中的难题。后面三句,作者抓住两个细节描写“瘪了的轮胎”和“脖颈的热气”,用类似揶揄的语气“嘲讽”此刻的外卖员“也像一份超时的订单”,以物喻人,有人被异化的意味,“在城市文明之下,人仿佛变成了机器,只是单调重复着无意义的动作,劳动变成了强制的自我折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紧密连接变得疏离,人们只是为了工作的目的而在一起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社会连接。”

作者“任嘲我”是一名频繁失业、已经34岁的工人,他的《下班回宿舍有感》这首诗似是收工后的牢骚,开头便直言“我把一天十三个小时卖给工厂”,这十三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换来的是两百块钱”,“这两百块钱”仿佛让他输了尊严,但却也挽回了他的尊严。读他的诗总能感觉到一股泥泞中的倔强之感,正如其在《疼痛在文字里高歌》所言:“我恨自己有着钢铁般的骨头,身体却像是烂泥巴捏成的”,他也在《工厂里的人间烟火(组诗)》中这样说自己:“我是一个正在燃烧的朽木,把余生与热焰融为一体,我带着诗心在工厂里过渡,内在的光芒足以照亮自己”,作者仿佛可以去用“烂泥巴”“朽木”这样笨拙的词形容自己,这或许是作者对于自己的谦卑审视,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使他偶尔对自己产生怀疑,但他体内的“诗心”仿佛给了他力量和自信,如其名“任嘲我”,任凭外界如何嘲笑我,自有一股豁达坦然。这些作者们都保持了现实的眼光,直面真实,表现自己鲜活的人生体验,他们在诗歌中毫不避讳抒发在生活给中他们所面临的苦恼、挣扎,肆意地“歌其食,歌其事”生活在这片诗意的土地上。

组成《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这本诗集的每一个诗篇,那一行行诗仿佛如一帧帧画面,有城市,也有乡村的镜头,它们不断切换,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其间,面临生存、离别、死亡等人生有意义与无意义的命题,组建起一部展现众生相的“微电影”。感谢单读和人间后视镜工作室对于这些诗的收集、筛选和整理以及对于每一个诗句背后生动、热忱的普通人的挖掘,基于此我们看到了一部承续《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但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诗集作品,在诗句中感受到了在城乡急速发展潮流之下那些平凡个体充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读来,令人感动和振奋。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