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男孩坚持旁听12年,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
2023-03-21 20:51:45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一位励志青年的故事感动了不少网民。据红星新闻报道,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旁听生谢炎廷,虽然身患残疾,却一直努力求学,潜心学术,最终荣获了兰大校方颁发的“荣誉研究生”称号。因为脑瘫,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吐字清晰,这严重影响了他与人的交流,但在其痴迷的数学世界里,他却是一位纵情驰骋的“大侠”。
据媒体此前报道,自2019年以来,谢炎廷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前不久投给顶级期刊《图论》杂志的一篇论文,目前正在审稿中,还有一篇正在修改、准备近期投稿的论文质量也不错。这样的研究成果,即便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来说也不多见。
长达12年的旁听生涯,让谢炎廷在学习和生活状态上,都已成为资深的“兰大人”。不少学校师生都知道他,连学校的保安都认识他,并尽量给予他温暖和帮助。身残志坚的谢炎廷,能够坚持走过漫长的求学生涯,取得不同寻常的成就,不仅与自己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意志有关,也跟外界的关怀密不可分。正如他在取得“荣誉研究生”称号时所说的:“世界上的大学有千所万所,最好的是接纳我的大学!”
能够善待像谢炎廷这样好学的旁听生,体现着兰大的胸怀与品格。旁听生虽不是高校正式在册的学生,但对于这一群体,高校张开胸怀、拥抱他们,可以给予他们在困顿之时的信心,赋予他们挑战自我的勇气。
很多名牌大学的校园里,都有着形形色色的旁听生。年轻人成为旁听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人像谢炎廷一样,由于残疾或病痛,不能与同龄人一起进行常规的学习活动,却又渴望读书,只能去旁听。一些旁听生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错过了求学的最佳机会,只能在之后通过旁听来弥补遗憾。还有不少旁听生是慕名而来的外地学子或考研者,为了亲近心仪的学校和老师,就一边旁听,一边追梦。不论他们来自何方,都有着一个共同心愿:通过旁听来丰富生命体验,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做研究需要长期“坐冷板凳”,基础数学研究,更需要研究者静下心来,深入进去。很多像谢炎廷这样选择长期认真旁听的人,目标更纯粹,也具备做研究的潜质,只是外界往往因为“身份标签”而忽视他们的存在,甚至不理解他们努力的价值。
从这个层面上看,兰大给予谢炎廷“荣誉研究生”称号的做法,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认可与鼓励,也释放了善意的信号,让那些在漫漫求学生涯中艰辛探索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或许,不少人还记得,之前一些北京大学的保安,也一度引起外界的关注。他们不仅是保卫校园安全的人,其中也有不少人是北大的“资深旁听生”。他们被称为“站着上北大”的人,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直到离开北大校园,也没有获得北大的正式学生身份,但这段旁听历史,却让他们受益匪浅。还有一些旁听生克服困难,不懈努力,取得了自考学历,最终实现了命运的转变。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没有谢炎廷这样钻研高深学问的天赋和才华,但旁听的过程,同样能让他们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
每个人求学的禀赋和条件各不不同,但只要能得到足够的包容和支持,就会有所收获和进步。因此,各大高校在面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旁听生时,不妨多给予一些理解和关怀。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帮助,都可能给那些身处困境中的年轻人点亮前行的道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