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焦点 > 正文

精彩看点:“1888万元彩礼”作者道歉,造谣引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023-01-14 08:49:13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近,时常引发社会争议的“天价彩礼”话题再上热搜。不过,与此前几次不同,这次引爆话题的,并非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而是一则由匿名用户发在知乎上的离奇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角自称是上海人,家境殷实,与一名江西女孩在留学期间相识相恋,没想到在谈婚论嫁之际,被对方家庭提出了1888万元的彩礼要价,还附带“女方上百个亲戚每人给10万红包”“女方生一个孩子奖励1000万现金”等极端要求。

截图来源:知乎小管家发布的社区公告

起初,对于这个匿名发布的故事,多数围观网友都没当回事。然而,随着有网络传言将故事主角的身份“定位”到真实存在的人身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以为真。1月12日晚,澎湃新闻注意到,疑似发布“1888万彩礼”文章的知乎“匿名用户”,在知乎原话题“大家觉得江西的女生怎么样”下面发表致歉声明,表示此事系其杜撰;1月13日,知乎发布社区公告:“1888 万天价彩礼”发布者承认杜撰事实,账号被永久封禁。至此,这桩由“编故事”引发的“彩礼闹剧”正式落幕。但是,由此引发的讨论与争吵,却仍在舆论场上留下了一地鸡毛。


【资料图】

在与年轻人婚恋问题相关的讨论中,“天价彩礼”从来都是热点话题。作为一种民俗传统,彩礼既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成因,也有脱离时代的不合理一面。近年来,年轻人结婚率下降的问题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性别平等的观念也愈加深入人心。流行于某些地区的“天价彩礼”现象,不时受到舆论的抨击。不过,在天平的另一端,也有人为彩礼习俗辩护,认为其“存在即合理”。

两方观点的碰撞,不仅影响着公众对彩礼问题的观感,也影响着各地有关部门的工作导向,间接推动了一批移风易俗政策的出台。不时出现的极端案例,则增加了不同观点间的碰撞,加强了舆论对彩礼问题的关注力度。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以“编故事”的方式来吸引网友关注。

说到底,不论是编出这种故事的人,还是那些相信和传播这种故事的人,其主要动机都是对“天价彩礼”现象不满,希望以此唤起更多人的共鸣。从实际情况上看,他们的目标也确实得到了暂时性的实现。但说到底,没有任何一种立场值得用谎言维护。即便是“反对天价彩礼”这种普遍共识,也不该建立在“造谣引战”的基础之上。

疑似“1888万彩礼”帖文作者发布的致歉。图片转自澎湃新闻

目前,“1888万天价彩礼”发布者已经道歉,但是,网上仍有不少真伪难辨的故事,被持有各路不同观点的人拿起来当作论战的“武器”。对此,理性的网友还需时刻保持媒介素养,审慎甄别网上信息真假,切莫因为某些信息符合自己的想象与观点,就对其偏听偏信。这既能防止我们被“编故事”的人牵着鼻子走,也能让舆论场更加干净,促成更有质量的公共讨论。

包括江西地区在内,一些地方已经在开展高价彩礼整治行动,推动移风易俗,但是,面对天价彩礼这一社会现象,不同的逻辑会推导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人认为:既然“天价彩礼”是真,就算以造谣方式引发舆论关注也没什么不妥;也有人认为: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就事论事才能解决问题。

前一种观点听起来很有迷惑性,但其核心逻辑否定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如果今天,我们因为“天价彩礼”确实不合理,就放任这种编出来的故事流行,甚至故意为其推波助澜,明天有人利用类似手法为自己的私利服务,我们又要如何在真伪标准已经被搅浑的情况下,对其加以甄别并展开反击?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上,“实事求是”的底线一旦被击破,必然会造成普遍的信息污染。这个后果不仅会影响个别话题,而是会影响所有话题、所有参与公共讨论的人。为了防止这种后果,舆论空间还需严守“程序正义”,不给虚假信息留出任何空间。

“天价彩礼”当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要反对、批评这种现象,大可以从确凿无疑的事实中摘选论据。利用编出来的故事说事,短时间内或许可以形成一波声势,但一旦谎言被戳穿,便会遭遇反噬,反而让是非分明的事变得模糊不清。

这起事件还应成为一个教训,提醒我们:不论我们持有何种观点,最好都不要乱编故事,打开“后真相时代”的“潘多拉魔盒”。归根结底,只有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真诚讨论,才能让真理越辩越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