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险保障仍有较大缺口 积极推动中国式保险业现代化
2022-10-31 09:15:30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10月29日,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22(第十九届)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国家建设”。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梁涛表示,党的二十大对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保险具有经济补偿的“补血”功能、资金融通的“造血”功能、社会管理的“活血”功能,在助力共同富裕过程中不可或缺。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业在助推全国1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等新时代伟大变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保险业大有作为。
五个路径和方式
保险业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梁涛认为,可以有以下五个路径和方式: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需要大量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和专利技术创新。近年来,保险业通过科技保险、专利保险等持续发力提供保险保障,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保障供应链安全,支持产业链提升。
二是助力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商业保险通过捐赠和公益慈善参与三次分配,匹配的目标人群更为精准,更具有针对性和公平性,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平滑风险带来的损失,应纳入国家三次分配机制建设的总体考虑。保险通过资金融通参与要素分配,以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建立“供血”机制,积极参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建设,有效缓解民生改造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助推协调发展。
三是支持构建民生保障体系。部分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因疫情停业,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统一投保了“服务型企业疫情防控保险”,停业员工每天可领100元生活保障,这对于中小企业的持续经营和企业员工的稳定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此外,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政策性、普惠性民生保险对于增强低收入群体的抗风险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防止了“因灾致贫”和“因病致贫”。
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险机制能够较好地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对接起来,有力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已经成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补充。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保险促进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药安全等责任保险支持化解社会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综合治安险支持和维护社会稳定。
五是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要求具有较高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全要素生产率,更加需要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医疗保险让病人“病有所医”;另一方面,养老保险让老人“老有所依”。实践表明,商业养老保险是减轻公共养老保障增长负担、增强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的有效举措。
当前保险保障仍有较大缺口
“从当前来看,我们的保险业发展水平还不充分,服务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仍有较大空间。”梁涛举例称,2021年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3.9%和3180元/人,距离全球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河南暴雨灾害事故中,保险业赔付仅占直接经济损失的10%左右,风险补偿作用发挥仍显薄弱。
同时,保险服务内容有待扩展。比如,家财险在风险管理的增值服务局限于开锁、家庭保洁等,缺乏消费者更为关注的事故预防、定期检修等服务;旅游保险产品局限于服务救援;对法人企业的风险减量管理,还停留在防灾防损培训、单一的风险提示等。
此外,保险保障仍有较大缺口。在财产险方面,企财险、营业中断险的覆盖面还有待提升。人身险方面,商业健康保障的覆盖面仍然不足。特别是在应对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收入损失、大额医疗支出等风险保障上,保险业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积极推动中国式保险业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新的中心任务,我们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
梁涛表示,保险业要勇于担负起责任使命,积极推动中国式保险业现代化,为实现共同富裕保驾护航。
首先,坚持保险服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普惠保险发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由“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让全体人民公平享有保险服务,特别是为小微企业、新市民、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适当、有效、可及的金融保险服务。
其次,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完善不断创新的多元化保险产品体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发展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提供差异化、定制型、综合型风险管理服务。
再次,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切实找准保险业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职能定位,通过深化改革,融入服务经济社会大盘发展。加大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能力,在科技保险、货运保险、企财险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保障供应链安全,积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
最后,推动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要拓展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积极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主动提供防灾防损服务,从简单的“险后”补偿向“险前”预警、“险中”响应转变,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管理转变,为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险保障。本报记者 朱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