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险 > 正文

私募大佬李驰清仓中国平安 为何保险股呈走弱趋势?

2021-07-08 14:29:31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近日,私募大佬李驰在微博发文,自曝清仓中国平安(601318.SH),此消息瞬间点爆中国平安的投资人圈。毕竟在很多老股民的记忆中,李驰可谓中国平安的金牌铁杆粉丝。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就“股价持续下跌”回应称:“股价波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不作评论。公司一如既往稳健经营、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加强投后管理,尤其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公司非常重视投资能力、人才、制度、风控的建设,未来将继续努力提升投资效益。”

万亿巨头中国平安,自去年底拉出93.22元/股的高点后便一直跌跌不休。值得注意的是,不止是中国平安,2021年上半年,保险股整体走弱,年内A股保险板块总体大幅下挫。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保险指数今年以来(截至6月29日)跌幅超30%,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4.65%的涨幅。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多家外资机构减持保险股。比如,6月,卜蜂集团累计减持中国平安H股1.83亿股,占总股本比例达1%,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6.85%;5月,瑞士再保险清仓新华保险7785.78万股H股股份,套现22.73亿港元。减持之举往往暗示着保险股估值承压。

为何保险股呈走弱趋势?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负债端和资产端两方面原因。

“长期主义”精神欠缺

从负债端来看,新单保费增速低于预期,市场对中长期新单保费增长信心不足。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除1月、2月保费收入保持11.16%、16.68%增速外,3月、4月、5月连续3个月负增长,分别为-3.29%、-0.54%、-0.41%。

新单保费增长低于预期,受队伍、产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队伍层面,大进大出、缺少“长期主义”精神仍是国内代理人队伍的现状。申万宏源发布研报指出,疫情打乱了2020年险企的经营节奏,对保单销售、队伍留存、组织扩张、保费增长和价值提升均产生了冲击,各险企为提升士气,普遍提前进入2021年开门红,并通过缩短返还期限的方式吸引消费者。1月,重疾险“炒停”仍体现出从业人员缺乏“长期主义”,“短平快”的营销方式仍是代理人的首选。客观来看,“炒停”提前消耗客户与代理人资源,严重拖累2021年第二季度保障型业务发展。

缺乏“长期主义”精神会形成恶性循环,即“保费导向→持续低门槛增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品及服务质量不高→保险行业口碑差→保险难卖→保费导向……”尽管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引导压实销售主体责任,无论是人身险还是财产险领域,都大力提升费用利用效率,同时推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经营效率,但目前来看,行业转型发展还需要一定时间,“阵痛”在所难免。

在产品层面,尽管以重疾险为代表的健康险成为人身险公司价值贡献的核心来源(有资料显示,25%的新单保费创造了75%的价值),但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客户持续开发能力较弱、依赖队伍增员等种种问题仍然存在。

收益率存在不确定性

从资产端来看,长期低利率下,险企资产端收益率存在不确定性,险资资产负债管理面临挑战。

由于保险业特殊的经营模式,险企资产端受利率影响较大。简单来说,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保费,形成浮存金转化为投资资产,保险公司将浮存金进行投资,获得投资收益以覆盖其成本,剩下的便是公司盈利。以传统人身险公司为例,其利润来自三差——利差、死差和费差。其中,利差是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的重要来源。从公开资料中可以看到,2020年,中国平安的利差在新业务价值中占比达到40.7%。

同时,保险公司资金主要配置在债券、存款、债权型投资产品等,与利率有较高的关联性。在利率长期下行情况下,对于以债券等固收为主的人身险险企而言,资产端净投资收益率承压;同时,由于产品的预定利率存在滞后,负债端面临刚性给付压力,利差益可能会有所收窄、甚至出现利差损。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为应对资产价格大幅下滑造成的经济危机冲击,日本央行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并于1999年2月实施“零利率”。人身险产品高预定利率和“刚性赔付”属性,使得日本人身险公司出现利差损,破产潮涌现。从1997年日产生命倒闭开始至2001年,共有7家人身险公司破产倒闭,倒闭后确定的资不抵债额度高达2.62万亿日元。

另外,“资产荒”也是影响险企资产端的重要原因。长久期资产供给有限,人身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的缺口长期客观存在,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更高。2019年8月,时任银保监会资金部主任袁序成指出:“我国保险业平均负债久期13.19年,资产久期5.76年,缺口7.43年。”在利率下行、流动性相对合理宽松背景下,优质项目方对非标资金需求减弱,优质债权类资产供给减少。保险机构出于绝对收益目标、期限匹配、兼顾安全等各方面综合平衡,对优质资产的争夺更为激烈,“资产荒”仍会持续。

如何破局

综上所述,在负债端,产品、队伍转型升级,造成市场对中长期新单增长信心不足;在资产端,长期低利率下,险企资产收益率存在不确定性,是2021年上半年保险股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破局?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在资产端,险企可以配置长久期债券,提前锁定收益率和久期;另一方面,创新产品服务设计,转换赛道,打造医、康、养大生态服务圈,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妨成为一种思路。沿着这个方向持续发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保险股有望走出阵痛期,迎来新发展。(记者 谭乐之 实习记者 于文哲 记者冯娜娜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标签: 李驰 清仓中国平安 601318 SH 保险股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