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市场增速放缓 意健险与农险成财险公司新增长点
2020-07-29 16:07:48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0年已过半。近日,银保监会公开今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显示,行业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72万亿元,同比增速6.46%。
人身险市场增速放缓
具体到人身险行业来看,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约2万亿元,同比增速6.04%,与全行业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仍是“大头”,约为1.56万亿元,同比增速3.94%。与去年同期14.16%的增速相比,今年上半年寿险的销售受疫情影响明显较大,增速放缓。
对于寿险这类条款复杂、购买频次低的金融产品,保险代理人模式几乎是寿险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但上半年,传统保险代理人获客空间明显受限,传统营销模式向线上转型迫在眉睫。
当前,头部寿险公司营销方针基本是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受疫情影响,近千万保险代理人在线下逐步恢复展业的同时,保险公司对线上化产业条线必须提速。在保险消费者年龄逐步向年轻人转化的同时,保险潜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随之受到转变。多方影响倒逼保险代理人模式开始变革。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四次发文就保险销售人员强化监管。一系列文件加速着保险代理人模式变革,预示着保险代理人队伍的重新洗牌。在线上化过程中,保险代理人自我的“升级”是必要的。当前,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代理人渠道的模式变革带来科技支撑,利用技术手段得到精准用户的画像,才能更好地实现营销提升。保险代理人也不应该再止步于营销员,而应通过自我成长和技能提升,成为综合服务提供者。
除寿险受疫情影响同比增速放缓外,意外险的发展也不如预期。上半年,人身险公司中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为346亿元,同比负增长5.72%。由于疫情对旅游、交通影响较大,针对此类消费场景的意外险也因防控措施受到限制,出现五年来首次负增长。
然而,疫情暴发后居民对健康更加重视,保险保障意识提升,健康险购买热度不减,在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速。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速16.43%。
保持着近年来持续的高速增长水平,健康险逐步受到消费者关注。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健康医疗保险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较去年同比增长97.2%。
今年年初,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健康险市场发展需要提速。通过政策层面对健康产业的大力度支持,叠加居民快速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保险业携手科技企业共同创新健康险产品与服务,加速保险业在健康产业的布局,使健康险成为险企在保险业务方面较为强劲的增长点。
意健险与农险成财险公司新增长点
具体到财险行业来看,财险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7217亿元,同比增长7.62%。具体到细分险种,当家险种仍是车险,上半年财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4082亿元,实现同比增速2.92%,占财险保费收入超56%。
车险作为消费者最容易接触到的险种之一,长期以来是拉动财险增速的主力险种。近年,受新车销量下滑影响,车险增速乏力。再加上车险市场中长期存在的价格竞争等乱象,车险市场亟需改革。
在经历过三轮改革后,车险第四次改革即将到来。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通过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建立、保障责任优化、产品服务丰富、附加费用合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竞争有序、经营效益提升、车险高质量发展等,短期内将“降价、增保、提质”作为阶段性目标。
在费率方面,此次改革明确提升交强险保障水平,由12.2万元的总责任限额提升至20万元;在商业车险定价方面,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并在后期根据改革进展情况可能再适时完全放开;在车险产品准入和管理方面,明确商车险示范产品的准入方式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同时支持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的创新产品,鼓励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商车险产品,健全多层次财险市场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对头部险企来说,自主定价将强化其市场优势,但这也将进一步压缩中小险企生存空间。因此,中小财险公司需尽快转换赛道。对此,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改革后,市场主体会加剧分化,有些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公司经营会更加困难,但这是市场机制下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也有利于倒逼其专业化转型。同时,为促进中小财险公司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车险综改意见提出了相应支持政策,包括支持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产品,给予更加宽松的附加费用率等监管政策,适当降低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等。
尽管车险市场经历多轮改革,但保费增速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在“力保”当家险种的同时,财险其他险种也需尽快“成长”,确保财险市场整体发展水平。就今年上半年财险发展情况来看,农险以及意健险成为拉动财险业保费的全新增长点。
具体来看,农险和意健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543亿元以及1010亿元,同比增速为21.75%及24.08%。
受到政策鼓励,近年来农险得到大力发展。2019年9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6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的通知》,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农险业务经营条件、提高农险业务经营标准,并建立完善退出机制。
统计显示,2019年底,农险承保的农作物品种已接近300种,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同时,全国范围内,财险业推出了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推广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综合险,并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有专业人士建议,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在农险经营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多地涉足农险高风险领域,农险的风险保障和损失分担功能才能得到优化,保险机构才有动力进行真正的专业化经营和深耕细分市场。
上市险企保费份额占全行业超55%
今年二季度以来,上市险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正逐步摆脱疫情影响。从五大上市险企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五家上市险企共实现保费收入1.52万亿元,同比增速6.56%,与全行业增速基本持平,较一季度4.07%的增速有明显改善。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约4452.4亿元、4280亿元、3350亿元、2152.75亿元和968.8亿元。
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高达30.9%,得益于一季度保费积累充分,保费增速领跑同业。对此,专业人士分析称,新华保险自高管变动以来,业务策略由调整优化内部结构,转为将关注逐渐移向规模扩张,在渠道结构上特别关注银保渠道,银保渠道保费规模极大带动了保费增速。
中银证券分析师兰晓飞表示,中国人寿由于“开门红”布局较早,在疫情期间快速调整销售策略以降低疫情的负面影响,也实现了较高的保费增速,达到13.2%;中国太保及中国平安则主要受前期疫情影响,保费增速小幅改善。
具体到细分险种,五大上市险企发展情况与全行业相似。五家上市险企中,健康险、农险以及意健险的发展速度在所有险种中领跑。上半年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保费收入分别为221.73亿元和48.95亿元,同比增长45.73%和60.6%,远高于寿险合计保费收入5.29%的增速。人保财险的农险业务同比增速达16.55%。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意健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96.91亿元和81.09亿元,同比增长21.38%和30.78%。
有分析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的新单低谷已过,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经济正逐步恢复,且代理人线下复工有序推进,预计下半年保费增速将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