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险 > 正文

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单纯航延险产品越来越少 “打包”销售成趋势

2020-06-11 15:30:50来源:河北日报

近年来,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单纯航延险产品越来越少。

“以前的航延险往往及时生效,一两小时的延误可以获赔数百元,给了犯罪团队较大的作案空间。”一位保险经纪人士介绍称。

近日,上海警方披露了沪市首例利用提前获知的航班延误信息,虚构保险标的乘坐延误航班,骗取保险理赔金2000余万元的系列保险诈骗案。

2019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对保险领域各险种理赔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沪市航班延误险整体赔付率较高,存在风险。总队通过多维度排查比对,初步锁定了4个利用提前获知航班延误信息,虚构保险标的乘坐延误航班骗取保险理赔金的犯罪团伙。

调研过程中发现,航延险赔付率居高,已经严重超出行业的平均水平。在此情况下,部分保险公司不得不下架航延险产品,或者提高保费、降低赔付限额来维持产品的正常运行,严重损害了普通市民的航旅出行权益。

经常往返于北京上海两地的马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购买机票可以直接勾选航延险,一旦发生延误自动赔偿,十分快捷。可后来再购买机票时,多次出现不能同时购买航延险的情况,她只能另行购买,而且一旦发生赔付还需要提供书面材料,线下申请理赔,工作忙起来根本顾不过来,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究其原因,航延险诈骗团伙动辄给保险公司带来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赔付损失,大额亏损之下,不堪重负的保险公司开始逐渐压缩甚至放弃航延险业务。

与以前航延险1小时起赔、动辄200元的赔偿相比,如今航延险延误3小时以内的赔偿普遍仅为几十元,上百元的赔偿往往要延误3小时以上。并且,航延险普遍由“及时生效”调整为“次日凌晨生效”或更晚时间,2小时以内的赔偿金额往往不足50元甚至零赔付。

业内呼吁,保险业不宜因噎废食,应利用技术手段破解航延险风控难题,多与航空公司、机场合作,建立智慧承保体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

不单独销售航延险,而是打包成出行计划,成为目前很多保险公司正在尝试的一种方式。“多数产品在设计时会加入航意等保障责任,以提高保障、稀释航延赔付损失。航延保障的起赔时间从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业内人士表示,比如现在,很多航延险会加入航意等保障责任,还有在旅游险中涵盖航延险责任等,以后诸如此类的附加责任可能会更多,以提高产品保障。“单纯的航延险会越来越少,跟其他产品打包在一起可能会成为趋势,成为更加趋向于定制化的产品。”

责任编辑:

标签: 航延险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