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险 > 正文

险企高管纷纷试水保险直播 “带货”需结合风险管控进行

2020-06-11 15:27:41来源:河北日报

直播“带货”也成为今年保险线上化过程中的环节之一,一些险企高管纷纷试水。先有华夏保险总精算师李建伟直播带货,总计观看人数超过91万人,保费成交额高达4亿元;后有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在司庆日直播“带货”,累计观看人数达102.9万,预估销售保费达1.6亿元。

保险直播“带货”红火的同时,个别卖保险的主播有无展业资格也受到质疑,直播卖保险隐藏着的众多风险亦开始显现。如产品说明风险,由于主播的专业知识不足或表达不充分,可能在直播中向消费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有的则是对客户缺乏了解,仅在激励因素的影响下,便向消费者推介并不符合其需求的产品。

“直播上很多信息都比较片面,诱导性甚至误导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是比较专业和复杂的,每个人的年龄、身体情况、经济条件、需求都不一样,适合的保险产品也不一样。”一位保险代理人士表示,一些比较复杂的寿险产品建议线下咨询后购买。

当然,保险业直播带货并不是法外之地。去年底,银保监会下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保险营销划定了红线,要求仅持牌机构自营平台可从事保险销售。保险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管规定,从业人员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内容,应由所属保险机构统一制作。从业人员应在营销宣传页面显著位置标明所属保险机构全称及个人姓名、证件照片、执业证编号等信息。而在各直播平台,一些卖保险的主播并未按相关规定执行。

今年以来,多位保险从业人员因违反相关规定而被地方银保监局给予警告和相应处罚。2020年1月,浙江银保监局对当时尚未取得保险经纪牌照的知名抖音保险大V“多保鱼”的主体公司开出罚单,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根据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97.67万元,并罚款97.67万元。

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风险提示指出,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误导信息包括饥饿营销类,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夸大收益类,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曲解条款类,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日前,银保监会下发《2020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保险机构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经营活动是否仅限于保险产品展示说明、网页链接等销售辅助服务,是否非法从事保险销售、承保、理赔、退保等保险业务环节被列为乱象整治要点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的核心是保障,保障的对象是有特定需求的用户,直播卖保险需要结合风险控制手段来进行。对于简单、低额的产品,主播可以引导消费者在线成交;对于复杂、高额的产品,主播只能在直播中展示产品的卖点、理赔案例等信息,然后将消费者引流给专业保险营销员,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做好风险提示后再推荐相关产品。

责任编辑:

标签: 保险直播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