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全球观点:完善动产和权利融资制度的重要举措

2022-10-31 19:41:42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宋效军 方磊 王聪「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20期

日前,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发展动产融资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重点方向、业务创新、风险管控、组织实施等方面做了系统全面的规定。这是继2021年我国推进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之后,系统性完善我国动产和权利融资制度的关键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增强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我国营商环境。传统上我国银行信贷主要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动产和权利融资意义重大。

发展动产融资有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021年1月25日,人民银行条法司负责人在“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中小企业约60%以上的资产为应收账款和存货,但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中约60%要求提供不动产担保,动产担保融资不足40%。实际上,从银行经营实践来看,如果剔除保证金及存单质押等金融资产质押业务,真正基于企业“活”的动产和权利作为担保的融资比例更低。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只有不动产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企业融资渠道将大大受限。特别是由于企业规模小、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足、农村土地和住房产权没有市场化等原因,我国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科创企业等领域成为传统信贷支持的薄弱环节,也是当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完善担保融资制度,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作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发展动产融资能够有效缓解以动产和权利为主的企业资产结构实际与以不动产抵押为主的银行担保融资现状之间的错配矛盾,有效盘活企业动产和权利,加大金融对于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

发展动产融资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代抵质押等担保机制已经从当事人之间保障债务履约、减少债权人损失的一般合约安排,逐步走向各类经济活动中拓展信用支持、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金融制度,这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不动产由于自身不可移动性、耐久性、价值高等特征,天然就是银行信贷最好的抵押物,不动产抵押也是银行风控的重要手段。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银行机构在更大程度上逐渐依赖不动产作为经营和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现金流、收入等信贷本身更应该关注的信息既重视不足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用手段。这导致我国银行机构有效管理和经营风险的能力提升不足,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条件。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和银行等多方合作,构建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平台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可以大大增强银行机构基于动产和权利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加上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有利于推动我国银行机构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基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更多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化等经营手段,有效评估、监测和管理企业信用风险。

发展动产融资有利于不断改善我国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信贷服务仍存在短板。根据世界银行报告,融资渠道不畅仍然是全世界近四分之一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拥有现代担保交易系统的国家,流动资产通常被用作抵押品,以负担得起的利率向借款人提供更多的信贷渠道。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高度重视金融信贷服务,始终将动产融资发展水平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在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第31位,相较于2018年提升了15位,十项评估标准中的大多数都有提升,但“信贷服务”指标却从2018年的第73位下跌至第80位,创近十年新低。该指标主要衡量一个经济体中信贷法律和信贷服务机构是否便利商事活动中的融资交易,其中动产融资发展情况是关键因素。2020年底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在一个平台上办理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这就为动产融资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就是抓住了当前我国营商环境最薄弱的环节,为我国在更高水平上进一步便利企业融资、优化营商环境加码助力。

《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发展动产融资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进一步营造公平便利营商环境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为目标,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加强风险管理,在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七项具体措施以推动动产融资健康发展,内容十分丰富。

第一是加大服务力度。

科学合理拓宽押品范畴。押品准入是开展动产和权利融资的第一步。《指导意见》要求银行机构根据自身业务开展情况和风险控制能力,尽可能将符合条件的动产和权利纳入押品目录,涵盖交通运输工具、生产设备、活体、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现有和将有的应收账款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货权、林权等权利。

重点支持信贷薄弱领域。《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动产和权利融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科创企业等信贷薄弱领域的支持作用,结合各类企业资产和经营实际,针对性开发金融产品。

加强差异化管理。由于作为担保物的动产和权利在资产价值、管理规范、风险特征等各方面差异巨大,并且与企业实际经营关系密切,《指导意见》鼓励银行机构建立健全动产和权利融资分类管理制度,配置专项额度,提高风险容忍度,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提高抵质押率上限。同时努力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激励安排,细化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信贷人员积极性。

第二是深化业务创新。

针对不同动产和权利融资,《指导意见》在总结我国银行机构的良好做法和典型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业务创新的主要思路和有效做法。譬如,针对商业实践中最普遍的应收账款融资,鼓励银行机构探索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用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服务平台,通过应收账款质押和保理融资,满足不同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为发挥企业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商品和货权的最大价值,支持银行机构开展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有条件的可以进一步探索浮动担保、最高额担保、未来货权担保等多种形式的担保业务;充分利用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货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银行机构发展各类供应链融资业务,特别是开发体系化、全场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基于商业票据和知识产权等其他资产,支持银行机构积极探索票据、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融资业务。

近年来,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品范围已经大大拓展,涵盖了金钗石斛、牛羊猪等活畜、海参、茶叶等活体生物资产,土地承包收益权、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民宿经营收益权、林业收益权、宅基地“林票”等各类土地收益权,大棚、引水渠、涵管、输变电设备等农业生产设备,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等环境权益,虚拟电厂资源数据、气云AI识别算法、垃圾分类运营互动数据等环保监测数据等多个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有效管控风险无疑是实现动产融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指导意见》在风险管控方面着墨最多,提出了七项具体措施。一是银行机构通过内外部合作,加强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借助多维度信息,加强动产和权利价值评估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与不动产相比,动产和权利类型更多、差异性更大,及时有效准确评估价值是加强押品管理的基础。二是根据业务成熟度、管理规范性等差异,对不同业务实施分类信贷管理,买断型保理等比较成熟规范的业务可以适当简化信贷管理要求,对管理难度大、探索性强的业务应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三是对于供应链融资业务推行“线上化”管理,探索以线上为主开展贷款“三查”,通过内外部数据交互验证,动态掌握动产和权利融资各环节信息,对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线上审批。四是落实担保登记公示要求,属于《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登记范围的,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登记,统一登记范围之外的机动车、船舶、航空器抵押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等,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登记。五是通过定期巡库、不定期抽查、远程监控等方式,加强在押动产管理,规范第三方监管合作,必要时可与保险公司合作,引入保险机制,加强押品灭失、失控等保险保障。六是推进运用新技术,鼓励银行运用物联网、电子围栏、生物识别等手段加强押品管理,有条件的可以搭建物联网数据平台。七是与具备条件的交易市场、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等对接建立合作机制,创新处置方式,探索动产押品快速处置机制,合理评估处置机构动产处置能力,拓宽处置渠道。

第四是强化保障机制。

发展动产和权利融资需要银行、监管、政府、企业、协会、平台等各方共同合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有关组织实施机制。一是落实各方责任,监管部门要根据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特点,在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过程中给予更准确的风险判断和认定,推动相关业务健康发展。银行机构要落实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在贷款合同签署前及放款前等重要节点、押品监管等重点环节加强风险防控。二是协同优化外部环境,各地银行监管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支持动产和权利评估、物流仓储等配套行业规范发展,推动完善信用体系,推进信息共享平台、二级交易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的良好做法、典型经验和创新模式,积极宣传推广。

责任编辑:

标签: 权利融资制度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