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资产端贷款利率持续下行 上市银行多措并举稳息差

2022-09-07 10:07:34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资产端贷款利率持续下行,负债端居民储蓄意愿却不断增强,银行面对息差下行压力,正在重塑资产负债结构。

多家上市银行在中期业绩会上均表示,下半年将加强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降低负债成本,力争将净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

负债成本增长

近期,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超过10万亿元。

各家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数据也印证了储蓄意愿增强的趋势。据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介绍,上半年,工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含同业存款)突破30万亿元,增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

截至6月底,中国农业银行的全口径存款余额达26.3万亿元,新增超过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其中,对公客户存款达8.9万亿元,新增8411亿元;个人储蓄存款达14.2万亿元,新增1.26万亿元。

截至6月底,中国建设银行吸收存款达24.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7%。境内个人存款余额12.3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8万亿元。

中国银行也不例外,据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介绍,上半年,中国银行集团客户存款占比提升了1.9个百分点,境内人民币存款增量突破1.2万亿元。

多家中小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也创出新高。重庆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重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767.4亿元,较年初增长11.2%,增幅创近6年新高,增量亦高于去年全年水平。

“2021年,我国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成果,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流动性合理充裕,带动银行业负债端持续稳健发展。”9月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2022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负债端变化趋势指出,2022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根据宏观形势变化靠前发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继续实现较快增长。

净息差下行

负债端储蓄意愿不断增强,资产端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继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窄。

上半年,6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数据由高到低依次来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27%,同比减少10个基点;建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09%,同比减少4个基点;工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03%,同比减少9个基点;农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02%,同比下降10个基点;中国银行净息差则与上年同期持平,为1.76%;交行净利息收益率为1.53%,同比下降2个基点。

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也同比下降。据中期业绩数据,招商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44%,同比下降5个基点;平安银行净息差则较去年同期下降7个基点至2.76%。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李茜认为,在资产端,上半年受宽信用政策实施、有效信贷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乏力,且LPR多次下调,贷款收益率呈下降趋势。负债端方面,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压力依然较大,核心存款成本相对刚性,负债端结构及成本调控难度较大,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不及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幅度。

对于净息差的预期,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均表示“存在下行压力”。交行副行长郭莽表示,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接下来商业银行的息差都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郭莽认为,从资产端看,前期LPR下调、二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较快下降,对息差的影响将持续体现,对后续生息资产收益率带来下行压力。从负债端来看,受居民和企业投资及消费意愿下滑的影响,存款定期化趋势较明显,负债成本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刚性。

多措并举稳定息差

为缓解贷款利率下行对息差造成的影响、维持净息差稳定,各家银行采取了多项措施。

邮储银行在资产端调整了资产结构,加大了差异化优势信贷的投放,在资产端总体保持了较好的风险定价水平。在负债端,该行持续推进负债成本下降,特别是大力度压缩3年期和5年期存款,稳定付息率水平的同时,存款的付息率下降了1个基点。

平安银行表示,将巩固存款基础,不断优化负债结构,并持续做大优质资产规模,提升产品精细化、差异化定价能力。招商银行透露,该行将在资产端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灵活安排投资类资产投放,负债端将坚持以低成本核心存款增长为主,加强对高成本存款的限额管控。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付万军认为,要稳住息差,关键必须要控制好负债成本。“一方面要严格管控高成本负债,另一方面,必须要通过客群做大,做大流量、做强交易、做多结算,能够吸收更多活期或者低成本负债。”付万军表示。

责任编辑:

标签: 资产端贷款利率持续下行 重塑资产负债结构 负债端储蓄意愿不断增强 多措并举稳定息差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