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杭州银行持股增至42.95% 外资股东为何退出杭银消费金融

2021-09-29 10:59:48来源:城市金融报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下发关于杭银消金股权变更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此次股权调整后,大股东杭州银行的持股比例上升至42.95%,外资股东将彻底退出。

此前,外资的存在为杭银消金带来哪些发展优势?在消费金融行业外资经验难落地的情况是否已经凸显呢?

杭州银行持股增至42.95%

批复显示,“经审核,现同意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受让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持有的该公司15000万股股权”。

此外,据杭州银行2021年半年报披露,该行在6月受让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杭银消金全部股份。这意味着,杭州银行吸收了海亮集团和西班牙对外银行所持股份,对杭银消金持股增加至42.95%。

同时,杭银消金的股东数也降为6家。具体来看,杭银消金的股权将调整为:杭州银行持股42.95%、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3.34%、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0%、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95%、中辉人造丝有限公司持股0.88%、浙江和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0.88%。

有业内人士称,外资股东西班牙对外银行退出杭银消费金融或出于自身战略安排,近几年该银行正逐步退出亚洲市场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外资经验在国内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杭银消费金融此前在反思“家装贷”产品时曾表示,外资股东经验难以落地。

据了解,除西班牙对外银行外,去年10月,澳洲第二大银行西太平洋银行宣布,经过对全球业务评估,将退出中国及亚洲其他市场的业务运作。今年4月,花旗集团宣布花旗个人业务将退出中国等13个市场。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外资银行频繁进入中国消金行业,一方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积极态度,为外资银行投身消金行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则是此前消费金融处于高速增长期,头部机构盈利优良,展示出较强的商业潜力。近两年外资有所撤出,既是因为外资遭遇水土不服,也是因为伴随着消金行业的持续扩容以及监管的不断强化,消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本土实力玩家相继发力,一定程度上致使外资经验难落地的情况开始凸显。

上半年营收超10亿

从杭州银行半年报获取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杭银消金未经审计总资产271.48亿元,净资产41.85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45.16%。

杭银消金2015年成立后,之后两年持续亏损,在2018年首次实现盈利,实现净利润0.2亿元,2019年净利润增加至1.15亿元,2020年实现净利润2.39亿元。

2015年发布杭银消金第一代产品“家装POS贷”,2016年在浙江试点“车位贷”,2017年上线首款“数字微贷”产品,2019年推出线上业务App“消邦”。

近两年,杭银消金调整了其产品策略。目前,杭银消金实施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线上业务主要为通过系统自动审批并实施发放的小额消费贷款业务“轻享贷”,主要面向年轻白领客群;线下业务主打“尊享贷”,聚焦公务员、事业单位、优质企业在职员工等客群。

今年以来,杭银消金不断拓展融资渠道。4月,滴滴子公司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其新的战略投资者,杭银消金注册资本由12.60亿元增至25.61亿元。6月,杭银消金获得7亿银团贷款募资。

去年12月,杭银消金获得资产证券化(ABS)业务资格。作为持牌消金一大重要融资渠道,ABS资格备受关注。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解决公司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流动资产的比例。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市场总计发行213单消费金融类ABS,发行金额共5506亿元;至2020年,消费金融类ABS增至386单,发行金额涨至6228亿元。

其实在2020年持牌消金行业出现了ABS发行“遇冷”的情况。具体来看,2019年,包括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四川锦程消费金融等机构均发行了相应ABS,发行金额达185亿元。而至2020年,仅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四家机构,发行金额也减至123亿元。

专家表示,近几年消费金融ABS的发行已经从高点渐渐回落。第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金融、小贷等资产质量下滑。第二是在实体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场景方的风险问题可能波及消金公司,使得消金公司扩张的脚步放缓。第三是受到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办法、小贷新规的影响,市场情绪较为谨慎。

整体来看,持牌消金在消费金融类ABS发行的占有率仍然偏低。有多位分析人士称,目前持牌消金还未完全发力,消费金融ABS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冉学东 付乐)

责任编辑:

标签: 外资股东 杭银消费金融 杭州银行 消费金融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