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银行 > 正文

发债“补血”正当其时 多家银行发债“补血”渠道多样化趋势明显

2021-08-18 15:41:35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在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继续加大、相关信贷投放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银行资本补充的迫切性又有所提升。《中国银行(3.04 +1.00%,诊股)保险报》梳理发现,7月以来,已有8家银行陆续通过发债实现“补血”,另有一家银行已经取得批复,即将发行较大规模的二级资本债。

发债补充资本

下半年以来,进出口银行、建设银行(5.99 +1.35%,诊股)、宁波银行(36.51 +4.43%,诊股)、恒丰银行、吉林九台农商行、邢台银行、青海互助农商行、长安银行等8家银行已合计发行1576.4亿元资本补充类债券。

从债券类型来看,二级资本债仍是各银行最常用的资本补充工具。7月至今,除恒丰银行、长安银行及进出口银行分别发行80亿元、30亿元和600亿元永续债外,其余银行发行的皆为二级资本债,具体金额为:宁波银行35亿元、吉林九台农商行20亿元、邢台银行11亿元、青海互助农商行0.4亿元。建设银行发行的2021年第一期800亿元二级资本债更是创下了境内单笔二级资本债的规模之最。

根据《资本管理办法》的要求,一般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提取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补充二级资本,但因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上限限制,且被提取部分将直接反映在当期损益,影响所有者权益,故发行二级资本债更能匹配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实际需求。

据华安证券(5.39 +5.07%,诊股)分析师刘超回顾,2017年至2020年,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的资本占资本补充总额的比值均超过了30%,具体分别为40.15%、30.26%、31.83%和35.58%。

但与此同时,自2019年落地以来,永续债作为资本补充手段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2019年与2020年,A股上市银行分别通过发行永续债募集了4700亿元和5575亿元,分别占资本补充总额的39.99%和58.38%,占比明显上升。

多渠道“补血”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算上专项金融债券,银行“补血”的形式更为多样。

中国货币网披露的信息显示,过去一个多月内,各类型银行还发行了包括“三农”专项金融债券、绿色金融债券、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创新创业金融债券等在内的多种金融债,且频次不低。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定向募集资金并发放专门贷款的方式,既确保了普惠相关信贷投放的规模,也保证了银行自身资本的充足。

现阶段,除上述已完成发行的金融债券外,邮储银行(5.32 +2.90%,诊股)也已获批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

发债“补血”正当其时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发债“补血”正当其时。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0%,较上季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48%,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应的是稳步增长的信贷投放。

2021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7.6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速29.3%。

民生银行(4.04 +1.25%,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表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是经济稳增长的需要。由于资本是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用以支撑其正常经营和吸收损失,充足的资本可以为商业银行表内信贷投放提供支撑。如果商业银行资本不足,将影响信贷的投放,削弱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1)》指出,目前,我国金融风险逐步收敛、整体可控。但也要看到,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疫情冲击下,市场主体债务违约风险可能上升,金融机构面临不良资产上升压力。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6%,较上季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想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也需要进一步引导我国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形成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作者 胡杨)

责任编辑:

标签: 银行发债 服务实体经济 信贷投放 银行资本补充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