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上市后首份财报:利息净收入占八成 不良率居高不下
2020-09-01 17:32:39来源:时代财经
近日,渤海银行(9668.HK)发布了上市后首份半年报。
根据半年报,2020上半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0.45亿元,同比增长19.25%;税前利润62.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8%;实现净利润50.47亿元,同比增长2.52%。
作为全国十二家股份制银行之一,渤海银行自2017年起就开始筹备上市,历经三年,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终于通过“云敲钟”圆梦港交所。渤海银行上市后首份财报,向投资者透露了什么样的信息?
9月1日,渤海银行(9668.HK)开盘报4.79港元/股,盘中微跌0.42%,截至发稿报4.78港元/股,市值296.39亿港元。昨日收于4.8港元/股,跌0.01%。
利息净收入占八成
8月28日,渤海银行(9668.HK)发布2020年上半年报告,这是其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
半年报显示,2020上半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0.45亿元,同比增长19.25%;税前利润62.85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3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50.47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归属于股东的每股净资产4.68元,同比去年年末增长7.83%。
从营收结构来看,利息收入构成渤海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报告期内,渤海银行实现利息收入291.73亿元,同比增长18.97%;利息净收入139.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45%,增速为当期营收的近两倍,占当期营收的比例高达86.9%;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均有所提升,分别为2.23%、2.41%,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0.31、0.35个百分点。
利息板块细分来看,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224.55亿元,同比增长32.25%;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处资金利息收入合计8.18亿元,同比下降31.47%;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38.99%;金融投资利息收入57.92亿元,同比下降6.13%。
渤海银行称,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增长较高,主要由于贷款(含贴现)平均余额及利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利息收入大涨,但非利息收入却在锐减。报告期内,渤海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20.96亿元,同比下降31.94%。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5.08亿元,同比下降39.97%;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为5.88亿元,同比增长3.62%。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高意味着银行收入与业务的多元化程度高,而渤海中间业务占比愈降愈低或也侧面反映了其尚未探索到除吃息差之外的新路子。”
不良率居高不下
从渤海银行主营业务来看,零售业务颇有看点。
上半年,渤海银行零售业务的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均增幅较大,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12亿元,同比增长64.26%;零售业务的税前利润为8.26亿元,去年同期为2.3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大涨251%。此外,零售业务在总体税前利润占比为13.14%,相比去年同期的3.87%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业务提供了新增长点的同时,也致使其不良贷款高居不下。
据披露,上半年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8%,与2019年基本持平,较2018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不良贷款145.62亿元,比年初增加19.71亿元。其中,上半年贷款减值准备273.75亿元,较年初增加37.36亿元,贷款拨备率3.35%,贷款拨备覆盖率187.98%,较2019年年末分别上升了0.25及0.01个百分点。
分产品来看,不良贷款最高的为信用卡。渤海银行披露,上半年信用卡新增发卡2.89万张,同比增长38.05%。由于信用卡增发“过猛”,导致信用卡不良率高达5.56%,其次为个人经营性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分别为2.7%、1.21%。
记者注意到,渤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从2018年末的485亿元,增长至2019年末的956亿元,翻了近一倍,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也从8.58%上升至13.50%。“渤海银行零售业务的良好表现得益于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的拉动。”业内分析指出。
而以类型贷款来看,金融业和制造业的不良率居高,分别为12.94%和9.11%,去年同期分别为8.88%和11.08%,远高于其他同类银行不良率。
相关银行人士指出,渤海银行由“公司贷款”向“零售金融”转型,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消费金融,但目前来看似乎有点急于求成,致使其面临着不良贷款率偏高、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不断上升的问题。
记者查阅过往信息得知,2017年、2018年、2019年,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4%、1.84%与1.78%。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26%,2019年的不良贷款率较2013年增长超过6倍。
此外,截至今年6月30日,渤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85%,一级资本充足率10.18%,资本充足率11.43%;截至2019年末,渤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6%、10.63%、13.07%。
根据银监会2018年末公布的的监管要求,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非系统性银行不得低于10.5%、8.5%和7.5%。
以此来看,渤海银行今年上半年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7.85%,刚刚达到7.5%的监管“红线”。
消费金融“隐患”
2005年12月30日,渤海银行在银监会批准下成立,2006年2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50亿元。总共有7名发起人,分别是泰达控股、渣打银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国开投、上海宝钢、天津商区及天津信托,持股比例分别为25%、19.99%、13.67%、11.67%、11.67%、8%及10%。
渤海银行的成立,在当年创下了多个第一:最年轻的股份制银行、唯一一家外资参与发起设立的商业银行、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吸收民营企业和自然人参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2020年7月16日,渤海银行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发行价为4.80港元/股,IPO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34.70亿港元。但略为“尴尬”的是,渤海银行开盘后出现破发,最低触及4.71港元。
截至今年6月末,渤海银行资产规模为1.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49%。旗下拥有33家一级分行(包括直属分行)、30家二级分行、127家支行、54家社区小微支行,网点总数达到245家。
“近年来,多家银行与消费信贷平台等场景端进行合作,试图打开发展新思路,这已经成为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位国有大行的平台合作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渤海银行热衷的消费金融业务,同时也暗藏隐患。
2019年6月,在渤海银行举办的“一带一路”消费金融高峰论上,渤海银行透露了包括蚂蚁金服、度小满金融、腾讯金融等在内的27家互金合作机构名单。而这些合作机构中,美利金融、平安普惠等多家曾曝出被借款人投诉暴力催收、套路贷等问题。
据记者查阅,2017年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渤海银行合计收到罚单超过30项,累计罚款金额高达4282万元。处罚原因主要是个贷与放贷领域违规放贷、票据承兑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虚增存款、同业理财违规等。
分析人士直言:“消费贷款、消费金融等业务在拉动渤海银行收益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隐患,企业在风控、业务合规方面应当审慎经营,才能让‘最年轻的股份银行’走得更远。”(兰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