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备计提“拖累”净利润!中信银行中期业绩报告中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0-08-28 15:23:56来源:南方都市报
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报告进入密集披露期。8月27日,中信银行发布的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20.13亿元,同比增长9.51%;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55.41亿元,同比下降9.77%。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中信银行中期业绩报告中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
对此,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主要还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为了增强未来抵御风险的能力,未雨绸缪,我们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受此影响,我们净利润下降9.8%,如果剔除掉拨备的因素,我们拨备前利润增长能达到14.3%”。
从中信银行中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477.25亿元,同比增加135.35亿元,增长39.59%。其中,计提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382.53亿元,同比增加46.54亿元,增长13.85%;计提金融投资减值损失66.79亿元,同比增加56.57亿元,增长553.52%。
除了受大额拨备计提的影响外,疫情影响下银行利差空间收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净利润产生了影响。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竞争加剧,银行利差空间收窄。报告期内, 该行净息差为1.99%,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9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在资产质量方面,中信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据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 772.87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11.70 亿元,增长 16.89%;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年末上升 0.18 个百分点。
“疫情对我行资产质量影响还是有的,但是整体来说还是符合预期”,中信银行副行长兼风险总监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不良率出现了上升,但与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率还是比较同步的,问题贷款虽然有所上升,但是相比于一季度,还是有一个回落的态势。
胡罡进一步指出,从公司贷款来看,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资产质量相对比较稳定,上半年公司贷款的新发生不良,比去年同期有30%的降幅;但对零售的贷款的影响,特别是信用卡贷款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整个不良率和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不过二季度已经向好,主要是一季度的冲击比较大;此外,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现金清收和核销的难度加大,对于不良处置稍微有所放缓,但下半年会加大不良处置的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用卡业务方面,疫情形势下受持卡人收入下降、还款能力降低、还款意愿减弱等因素影响,信用风险有所承压。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为120.38亿元,不良率为2.50%,较上年末上升0.76个百分点。
虽然今年上半净利润下滑,不良“双升”,但中信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增幅超过10%。据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吴军介绍,上半年普惠金融在规模增长、户数增加、成本下降、质量优良方面都呈现良好发展的局面。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银保监会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18.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2.17亿元;人民银行定向降准口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474.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1.93亿元,在全行人民币贷款增量中占比11.58%,阶段性满足人民银行定向降准最高档考核条件。
标签: 中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