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已处于估值底部的银行股还要再探底? 业内分析:靴子落地 估值提升

2020-06-19 14:44:41来源:金证券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考虑银行是向实体让利的主力,而商业银行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1.99万亿元,1.5万亿相当于全年利润的75%,这一消息“吓趴”了银行板块。昨日早盘,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开盘一度下跌近2%,招商银行更是跌幅超过3%。已处于估值底部的银行股,还要再探底?

并非利润冲减

自2019年三季度LPR改革以来,政策持续强调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银行需要向实体让利”的预期始终在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持续压制银行板块估值。《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收盘,36只A股上市银行股中,仅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和紫金银行尚未破净,其余32只银行股均已破净。这也逼使6月16日晚间,南京银行、郑州银行、长沙银行三家上市银行同时发布大股东增持公告。

不过,受1.5万亿让利实体政策影响,昨日早盘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股票继续下探,整个板块指数跌幅接近1%。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昨日多家券商出具研报。东吴证券分析师马祥云表示,商业银行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1.99万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利润体量相对较小。本次高层明确提出全年1.5万亿“金融让利实体”目标规模,需要明确1.5万亿让利目标并非对金融系统利润的直接冲减,而是主要体现在营业收入中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中收等环节。

在其看来,目前“金融让利实体”最直接的路径是银行贷款利率下行。1年期LPR报价自改革以来已下行46BP,今年累计下行30BP,而一季度一般贷款平均利率降至5.48%,较2019年末下行26BP,“让利”效果持续显现。以央行披露的相关数据估算,5月末企业贷款余额规模约106万亿,假设平均贷款利率全年累计下行75BP,则估算让利约8000亿,这是“金融让利实体”的主要部分。此外,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下行、贴息等优惠贷款政策、中小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延长至2021年3月末、银行费用减免等措施也将推动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让利于实体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发言中也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块: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通过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浙商证券分析师邱冠华进一步称,无需过度解读1.5万亿让利实体政策。监管强调“合理让利”,就是需要保持银行商业可持续的背景下,向实体让利。维持银行商业可持续,银行收入端下降,那么成本端也必须下降。监管可通过降准、定向工具乃至存款降息腾挪空间。

据了解,为切实做到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央行18日早突然“降息”。2020年6月18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次逆回购包含两个期限品种--7天期和14天期。重要的是,14天期逆回购实现“降息”,中标利率下降20个BP至2.35%。不少分析预计,下周一出炉的最新LPR报价有望下调,进而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信用风险上行

对于弥漫市场的恐慌情绪,相当多圈内人士反倒认为,“靴子落地,估值提升”。

申万宏源最新研报表示,较长一段时间以来,“银行需要向实体让利”的预期一直在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对于银行让利的幅度和方式均没有明确预期和统一认识,对于银行让利程度的各种夸张预期在市场上广为流传,对银行估值造成明显压制。如今让利途径和规模均已明确,该政策对估值的压制效应预计将大幅弱化。

该券商认为,让利途径多种多样,预计年底实现目标难度不大。此外让利手段均是银行的营收科目,预计2020年全行业营收6.3-6.8万亿,1.5万亿让利规模对银行最终业绩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考虑到当前A股银行板块估值已至历史底部,坚定看好银行板块估值修复,估值若有进一步向下调整,预计将是中期最好的进场机会。

《金证券》记者发现,昨日尾盘银行板块跌幅明显收窄,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甚至阳线报收。

不过,东吴证券马祥云也提醒,资产质量比利差更重要,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总体上行5BP至1.91%,由于监管层近期再次提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期限延长至2021年3月末,目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压力尚未完全显现。下半年,银行资产质量的信用风险上行可能造成不良率上升、信贷成本攀升,冲击盈利增速,这也是央行研究局预判“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的核心原因。因此,全行业的信用风险上行不得不防。

责任编辑:

标签: 今年向企业让利1 5万亿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