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 正文

五一黄金周爆发式出游 旅游板块五一节后首日表现受挫

2021-05-07 17:30:56来源:国际金融报

从中国主流消费人群日趋年轻化、低储蓄化、高频化来看,未来国内消费总额将不断创出新高。投资者选择与消费相关的主题基金,通过长期定投方式介入,未来收益有可能超出想象。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得到强势复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但从节后二级市场首日的表现来看,与上述火热行情形成对比,相关板块表现较为冷淡,旅游酒店板块收跌5.9%,民航机场板块收跌1.34%。有机构研报指出,消费尚未恢复到正常增长状态,修复弹性仍需继续观察。

经历春节之后的持续调整,消费主题基金何时能迎来投资良机?

五一节后首日表现受挫

“一票难求”“火车票秒光”“2.3亿人次游客”等话题在五一期间冲上了热搜……对于消费行业是否会迎来复苏,有机构认为随着假期出行需求持续释放,国内消费行业的复苏确定性较为明显。

开源证券则指出,消费尚未恢复到正常增长状态,或与疫后经济修复的“K”型分化等有关,修复弹性仍需继续观察。后疫情时代,中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等微观个体修复偏慢,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明显低于平均增速,居民消费意愿明显低于疫情前。

节后首个交易日,二级市场走出了冰火两重天行情,消费市场的十足活力并没有提振交易面的表现。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收盘,旅游酒店板块大跌5.9%,领跌两市;医疗行业收跌1.74%;民航机场收跌1.34%。盘中多只板块个股跌停。

事实上,今年的加长版“五一”假期在相关数据方面不及2019年同期。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2019年“五一”假期(四天),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

对比来看,五天的黄金假期在旅游收入方面较2019年的四天假期减少了40余亿元。此前,曾有第三方测评机构CAPSE预测,2021年五一黄金周全国预计将接待旅客超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

哪个细分领域可重点关注

消费板块和相关主题基金一直都是众多投资者关注的方向。整个大消费领域,除了上述提及的旅游、交运板块外,还有白酒、医药等细分板块。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可统计的138只消费主题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37%,首尾业绩分化较大,最高收益率超过20%,最低收益率接近-10%。

从北上资金的动向来看,外资今年对上述板块也会重点关注。据国盛证券统计,2021年4月12日至4月16日,北上资金持股市值增幅最高的为食品饮料板块,增幅超40亿元。

壁虎资本基金经理陈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种消费概念比如旅游板块、航空运输、影院板块都有不错的投资机会。特别是随着各国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全球有望加快复苏,机场航空、交通运输都会迎来较好机会。尤其是航空需求,未来两年需求复苏的确定性高,对于当前估值较低的板块中个股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

与消费相关的主题基金投资潜力有多大?

陈雯认为,未来中国一定是以消费的增长来拉动GDP的上升,而相关核心消费产业将会有稳定的发展。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向记者预测,五一假期之后,消费板块将在本地化、网络化趋势上持续加强。同时,刘岩还表示,在全球疫情再度严峻的形势下,旅游、航空、餐饮等行业还是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而线上教育、互联网电商、婴童用品等细分领域有机会出现行情。

从中长期来看,刘岩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消费潜力的市场上,消费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具有很强的确定性逻辑,而从中国主流消费人群日趋年轻化、低储蓄化、高频化来看,未来国内消费总额将不断创出新高。因此,投资者选择与消费相关的主题基金,通过长期定投方式介入,未来收益有可能超出想象。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对记者表示,由于去年疫情的原因,今年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都有显著好转。当然今年春节倡导就地过年,导致长途旅客大幅度减少,但二季度这一因素消失,市场对旅游行业的相关个股给予了高度的预期。相比较而言,和出境游相关的机场、航运等相对受压,国内游、酒店、餐饮复苏势头良好。

“旅游行业复苏以后有利于龙头企业的扩张,作为可选消费的代表,旅游是消费升级的主要体现,中期的前景仍然是向好的。当然也要注意预期过高后估值提升过快的风险,可以关注部分景点类的上市公司。”夏风光表示。(作者 夏悦超)

责任编辑:

标签: 旅游板块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