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 正文

中信证券抢占公募赛道 各方提速入局

2021-03-08 16:58:06来源:城市金融报

2021年底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的“大限”,逾千亿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已完成公募化改造。在权益投资大时代,券商资管积极投身公募赛道。 “券业一哥”中信证券近日官宣,拟出资不超过30亿元设立资管子公司。作为资管规模全行业排名首位的券商,中信证券再度谋求公募牌照,进而为保持行业领先、抢滩公募基金业务领域再下一城。

抢滩公募业务

中信证券日前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即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中信资管”),主要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等业务。 根据监管方面的要求,中信证券还将会为其子公司提供累计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的净资本担保承诺,且在该子公司设立后,将由其承继中信证券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对于设立原因,中信证券表示,拟在更好把握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机遇,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做大做强资产管理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中信资管的设立缘由,与中信证券满足监管要求、申请公募牌照不无关联。 一般来说,成立资管子公司并由其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是券商获取公募基金牌照的主要手段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券商设立的资管子公司已经有19家。此外,还有券商直接申请公募基金资格,以及出资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这两种常见的方式。

实际上,借助子公司华夏基金,中信证券此前已间接持有公募牌照。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中信证券是华夏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其62.2%的股权。 2020年7月,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相关配套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第十五条提到“一参一控一牌”,即同一主体或者受同一主体控制的不同主体控制的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不得超过1家,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其中控制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 也就是说,若新规顺利出炉,券商可以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未来中信证券或可通过中信资管再获取公募牌照,扩大资产管理业务版图,开拓更多盈利增长点。

就资产管理规模而言,中信证券稳居行业第一。中信证券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1.42万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8575.24亿元。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1698.58亿元、1.25亿元和1.03亿元。

各方提速入局

在金融混业竞争白热化及公募化改造加速的背景下,多家券商纷纷抢滩公募基金业务。为了更好地发挥主动投资能力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券商获得公募牌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公募牌照的“渴求”,不少大型券商也不例外。2020年8月13日,国泰君安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资管抢先递交申请资料,成为新政落地后首家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2021年1月3日,证监会核准国泰君安资管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 同时,还有券商在排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其中,五矿证券、华金证券先后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8月提交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牌照申请。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8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分别是东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长江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另外,还有中银证券、山西证券等6家券商持有公募基金牌照。

除中资券商、保险、私募机构外,外资机构也在加速入局。近年来,外资加快布局中国市场,抢滩公募基金领域,与国内资管机构展开竞争。

责任编辑:

标签: 中信证券 公募赛道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