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 正文

这是ETF连接的开始 “港陆通”向全球投资者开放了中国的ETF市场

2020-10-23 16:07:07来源:友财网

中国快速增长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市场规模为1,570亿美元,将从周五开始向海外投资者直接开放。该计划推出至少已有四年时间。

4只所谓的“支线”ETF将开始在深圳和香港交易,这是一个旨在连接这两个市场的项目的第一批。深圳基金将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标准普尔中国新行业指数,而在香港上市的ETF将跟踪基准的沪深300指数,这是一种衡量中国5G企业的指数。

这些投资工具受到全球散户交易者的欢迎,因为它们是交易指数最便宜的方式之一。这些投资工具将在本地筹集资金,并在跨境进行交易结算。

提供商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SOP Asset Management Ltd)的董事总经理梅洛迪·赫(Melody He)说,工银南方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行业ETF的预售已经筹集了约人民币9亿元的资金。

至少自2016年以来,香港监管机构一直在考虑扩大与中国内地的交易联系,将ETF纳入其中。该计划被推迟的部分原因是复杂的清算和结算问题。香港的ETF市场规模为400亿美元,比中国大陆的要小,尽管香港的首只ETF(1999年)比中国大陆的ETF早五年推出。今年上半年,中国ETF的价值几乎翻了一番。

彭博社情报分析师沙尼·王(Sharnie Wong)表示,“这是ETF连接的开始。”

尽管香港、伦敦或纽约有跟踪中国在岸股市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但跟踪误差可能高达15%,部分原因是对外资持股的限制。支线ETF可以更好地复制内地基准指数,因为它们的提供商是本地的,不会受到上限限制。目前,海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计价股票的比例不超过30%。

与美国或日本的其他主要股市不同,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股市没有ETF泛滥。尽管这些产品的成本可能比共同基金低得多,但个人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对个股研究的需求很少。

ETF可以实时交易,自1993年首次出现以来,美国的ETF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中国首只ETF于2004年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直到MSCI明晟公司(MSCI Inc。) 2018年将人民币计价股票纳入其基准股指后,人民币计价股票才开始在中国市场产生吸引力。

沙尼·王称,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的跨境ETF交易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展,并补充说,双方在2014年推出的“沪港通”计划可能具有借鉴意义。

她说:“如果国际投资者对ETF的参与程度与A股类似,那么北上交易对中国内地ETF成交额的贡献可能需要六年时间才能达到5%。”

“如果内地投资者对在香港上市的ETF的兴趣与对股票的兴趣类似,那么南下交易对香港ETF成交额的贡献可能只需两年时间就能达到5%。”

责任编辑:

标签: 港陆通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