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集团优势领跑金融科技赛道 平安证券站上智能化券商新台阶
2020-10-20 14:44:38来源:中国基金报
从“科技赋能金融”战略提出到Fintech革命的渗透,券商行业转型之路始终绕不开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而真正从传统模式升级为互联网思维、在过去金融架构之上注入科技基因,并深度融入到证券业务场景之中的券商却仍是少数派,平安证券则是其中之一。
过去五年,平安证券在行业内率先发力科技自主研发与应用,提出综合金融服务的战略,借助科技赋能深度改造各业务线模式,不仅快速走上了信息系统自主研发的道路,同时也迎来了各项业务全方位智能化改造。面对国际顶尖投行加速进入以及国内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双重压力,平安证券坚定科技投入,开启全面数据化经营,通过科技驱动综合金融服务实现差异化发展,为寻求突围的中小型券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样板。
日前,平安证券董事长兼CEO何之江接受了中国基金报记者的采访,详细阐述了平安证券科技赋能金融模式、业务智能化改造的内在逻辑及发展路径。在何之江看来,科技是“自古华山一条道”,科技赋能可以驱动专业能力一致化、品质化,证券公司只有通过专业服务的输出才能真正实现有价值的稳健增长。未来,中国的证券公司既有可能诞生类似高盛这样的全能券商,也能基于环境优势和科技进步土壤培育出“小而美”的机构,形成不同机构的差异化发展,诞生出符合自身禀赋资源优势的商业模式。
深度融合集团优势,形成差异化服务模式
在全球金融业中,中国平安是唯一一家从传统金融成功向科技互联网全面进军的行业巨头。谈到平安证券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何之江首先提及的就是“拥抱集团”。
“拥抱集团,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交易场景和领先的金融科技,这也决定了平安证券有机会通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向广泛而多元化的客群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深度融合集团的科技基因,将科技成果快速运用到证券专业场景、实现科技赋能,提升证券业务的运营效率,最终完成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对于“综合金融服务、专业品质、科技赋能”三大战略的内在逻辑,何之江这样解释道。
在何之江看来,证券公司的本质是提供金融服务,客户的需求和对品质的考虑决定了业务的模式。当前,金融业客户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其具备的金融知识和认知也在不断升级,通过券商单一服务很难满足新型客户的需求。这也促使平安证券选择深挖集团资源和优势来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目前平安证券在对公业务上积极为机构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在零售业务上,创设更丰富的零售产品和服务,给客户带来更便捷的选择,提升客户体验。
“生态圈意识”始终贯穿在平安证券整体战略和公司业务布局之中,从而令各类业务快速拓展,令公司实现了平台化、跨越式增长。平安证券提出,希望通过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满足TO B端、TO F端客户的一揽子融资需求,利用特色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联合撬动更多业务合作机会。
“现在很多证券公司都在积极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希望在合规前提下创造这种业务发展逻辑,但这也考验了机构调配资源的能力以及科技投入的能力。平安证券凭借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解决客户获取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问题,不仅给客户更加便捷高效的体验,也将金融产品的价值通过已经打通合作的业务链条传递出来。”何之江表示。
持续五年提升科技竞争力,“领航大脑”改造业务模式
在业内看来,“金融+科技”是平安集团的基因,平安证券也继承发扬了这一点,科技赋能全业务的特色非常明显。这几年,平安证券的科技投入行业领先,无论是信息系统投入绝对值,还是衡量相对投入水平的信息技术投入考核值均居行业前列。
科技的投入和成果产出并非一蹴而就,“2015年之前,平安证券IT开发能力有限,主要采购外部供应商系统,自身IT部门工作以运维为主。这种运营模式下,平安证券IT体系由不同供应商系统集合而成,导致IT架构交叉复杂,以致于管理异常艰难。”何之江表示。
2015年,时任平安证券董事长谢永林提出了“互联网券商”的转型方向,并积极从华尔街、国内优秀金融机构、优秀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引入金融、交易、投行、科技等人才,奠定了公司科技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后,平安证券确定了自主研发的科技道路,通过引进外力、培育人才,持续不断进行科技投入,真正实现科技赋能。
近年来,平安证券IT团队规模、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按照证券业协会统计口径,平安证券2018年IT投入考核值5.3亿元,位列行业第一。2019年IT投入7.7亿元,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3.53%,排名行业第二。
据何之江介绍,2015年开始平安证券提出开发领航科技平台,从启动到基础平台搭建完成,共耗时5年投入3亿元。该平台打破了对供应商的依赖,是国内行业首个分布式实时平台,进而成为整个平安证券业务升级的“科技大脑”。
“领航平台能够帮助把底层数据打通、大幅提升系统安全性,让平安证券拥有了实现数据化经营的能力。这一平台能够实现服务组件之间松耦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功能重复建设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人力费用、硬件费用等成本。同时在新业务来时能快速根据业务需求调用不同板块功能,快速落地新业务。”何之江表示。
在何之江看来,伴随金融科技渗透,未来券商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证券公司既有可能诞生类似高盛这样的全能券商,也能基于环境优势和科技进步土壤培育出“小而美”的机构,形成不同机构的差异化发展,诞生出符合自身禀赋资源优势的商业模式。
“在我们看来,平安证券科技赋能业务这个体系已经建立了,大家自觉自愿去拥抱科技,管理者用科技解决管理问题,业务端人员用科技手段解放生产力,这点比前面的那些数据更重要,因为只要有人的意识的改变,那产生的实际效果就会倍增,这就是科技带来的进步。”
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深耕智能化证券服务平台
金融科技的有效赋能,也让平安证券各类业务真正被注入了“科技基因”。从互联网券商业务的线上化到智能化,最终到一体化平台的实现,平安证券已成为国内证券行业金融科技赛道的领跑者。
何之江表示,在科技投入和互联网的带动下,平安证券的各项业务系统正在全面实现线上化以及智能化的改造。
以投行业务为例,平安证券运用系统化、智能化、大数据等科技推进业务作业模式变革,搭建出覆盖股、债、ABS业务的承揽、承做、审核等业务流程的智能化作业平台,通过打造一系列的智能化系统功能,大力提升投行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客户服务水平。
除了投行之外,平安证券在经纪业务、固收交易、资管业务、风控管理、合规管理、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实现智能管控。“前端业务全部线上化和部分智能化、未来还将实现可视化,从而获得有效和快速响应客户的能力,同时借助大中台能力沉淀数据、实现数据化运营,借助科技能力将所有运营进行一体化,这是平安证券竞争力的核心。”何之江表示。
得力于线上平台的全面推广,平安证券的个人客户数跨越式地增长。数据显示,从2015年末将近500万客户数量快速提升至2016年末超1000万。之后客户数量稳步上升,截至2020年8月,个人客户数超1800万,居行业第一。
在金融移动端发展方面,平安证券投入的力度和成效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据悉,“平安证券”APP一方面围绕核心交易场景,优化行情、交易、账户体系等功能应用,不断升级客户体验;另一方面,在客户基础金融认知、选股、择时、持仓、资产配置等方面,提供体系化、场景化的智能投教服务。同时配套一系列智能决策类产品,以智慧IM、视频直播等作为核心触点,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理解产品,做出较优的投资策略选择。
据何之江介绍,今年平安证券继续将APP向平台化服务推进,预计年底前将推出智慧投顾平台,通过搭建买方研究为核心的投研平台实现与客户价值取向一致,并建立智能投资服务能力和机器人运营能力,输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专业、高效、有温度”、客群全覆盖的投资陪伴服务,将“有AI、懂你”的服务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客户。
谈及未来发展,何之江谈到了两点,一是人才的科技意识的培养;二是数据化运营的能力。何之江表示,数据化和智能化发展程度决定平台运营的能力,在当前时点,平安证券依然需要强大的数据化能力,而实现这一能力则在于数据化经营意识。
“尽管现在平安证券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已经有了很高的提升,但是离未来平台化还有很长的道路,未来要有这样的逻辑才能实现业务与数据相联动”,何之江称。
何之江表示,金融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但不变的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以及对专业和品质的高度认可和重视。他表示,平安证券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得益于国泰民安的大好环境。当前,深圳再次站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头,平安证券将继续深化科技赋能,聚焦专业品质的提升,更好地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贡献。
“未来公司的战略愿景是要实现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战略下的智能化证券服务平台,希望通过专业品质实现有价值的稳健增长。这个增长并不是为了谋求短期的财务目标拼尽很多资源甚至越过底线去获得,而是确保未来可持续增长。让我们的用户真正感受到科技进步、产品体验改善,帮助客户实现更多价值”,何之江表示。(记者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