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 > 正文

村村通公路户户到景区 歙县新春拥抱文旅烟火气

2022-02-06 18:14:11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王海涵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文并摄

一担酒酿挑子,挑出家族的经济兴旺,挑起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挑亮一张文旅新名片

2月5日下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关,在这里,汪氏家族祖祖辈辈制作酒酿的故事家喻户晓。“逢年过节时,生意特别好,这些天大家忙得不停,游客不断过来,品尝我们好几种风味的米酒。”头发已现斑白的汪金宝介绍说。

蒸饭、冷却、发酵、包装、线上线下发售……这些年,汪金宝的儿子、70后汪斌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将酒酿作坊越做越大,他在勤恳忙活的同时创新思路、拥抱市场,调和出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产品,让酒香越飘越远。

酒酿香不仅溢满了新安关,也淌进了歙县旅游发展的道路上。从汪家店铺的窗户远眺,新安江的支流练江缓缓流过。“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古徽州不宜农作,徽州男儿年轻时不得不选择外出经商谋生计,这里曾是一条重要水路,曾建有商业码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说法流传至今。

5日下午,记者看到,冬日暖阳洒在江面上,倒映出山青水秀、绿荫葱茂,练江周边,散布着民居、商铺、古街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渔梁坝景点便是其中一个招牌。

一位年轻女游客在游玩时,用手机拍摄对岸的徽州古建筑

渔梁坝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400多年历史,是徽州最古老、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拦水坝。很多歙县人儿时在这里捉鱼摸虾、游泳嘻乐。

面点、米酒、石雕、歙砚、民宿……记者注意到,岸边熙熙攘攘的古街两旁驻扎了很多徽州手艺人和创业青年。大伙儿生活悠然自得,老街房子“亦店亦宅”,展示着徽州特有的韵味。附近人文古迹,游客都免费参观。

岸边,几位居民在晒太阳、洗衣服,他们笑着对记者说,现在交通好了,基础设施完善,村村通公路,户户到景区,人人都是景区“导游”。

记者了解到,练江经过新安江、富春江,最终汇入钱塘江,这也是杭黄两地合作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的另一种注脚。

歙县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文化主要发祥地,近年提出了建设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

该县出台了《歙县“十四五”期间支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着力构建“一城一江”格局、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扶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等方面发力,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

走出渔梁坝,来到不远处的徽州古城,这里人头攒动,红红的灯笼挂满古城墙,拍照合影的游客络绎不绝。古城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目前,这里包含徽州历史博物馆、徽州府衙、徽班纪念馆、徽州故事馆、许国石坊、陶行知纪念馆等知名景点,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古城入口的步道两旁展板上,依次展示了竹编、手工蚕丝被拉制、白茶制作、剪纸、徽州三雕等非遗技艺。孩童们穿梭着跑来跑去,更显喜气洋洋。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起,徽州古城取消入口门票,改为各景点核验门票,尊重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的个性化线路选择。同样在去年,古城内建起了高颜值、有内涵的徽州历史博物馆。1500余件文物展品,回溯徽州历史文化的闪耀过去,成为游客新晋打卡地。

博物馆内照片为县委宣传部提供

围绕着徽州古城,道路提升工程、大型地下停车场建设等工程正如火如荼。该县同时在景观培育、水系治理等建设中发力,将乡村的山水资源、人文元素整合提升,注重文旅资源转化。

记者从歙县文旅部门了解到,歙县正以创意创新为支点,着力构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围绕徽州府衙、古城墙、徽州历史博物馆等核心区域,通过声光电、全息技术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项目。

文旅发展的过程中,少不了特色美食的加持和助力。野蘑菇,杀猪汤,糕点,臭鳜鱼,冬笋,毛豆腐……这些不起眼的食材,也搬上了歙县人的年饭桌。2月5日晚,传统徽菜的制作,家人团聚的一餐饭,为这个新春增添了喜庆的烟火气。

责任编辑:

标签: 中国青年网 徽州古城 设计效果图 门洞 寺塔 桌菜 湖泊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