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 > 正文

冬奥侧记|滑冰,难道是张家口人天生的“buff”加成

2022-02-05 19:44:02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黄丹玮 温维娜 许译 中国青年网

文并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 温维娜

与此前的寒假不同,家住河北省张家口市6岁半的李昱圻今年没有窝在家里,而是被爸爸妈妈“拽”来了滑冰场。

起初的他浑身写满抗拒,叫嚷着“不喜欢,不感兴趣”。可没想到,当穿上冰鞋,把两手搭在小海豚形状的冰上助滑器,再绕着冰场边缘扶手走时,竟慢慢迷恋上了在冰上游移的感觉。

李昱圻形容滑冰的极致速度是“像高铁那样充满力量”。而这,也恰是目前唯一让他感到挫败的点:学了7天滑冰,仍旧没能像想象中那么快。不过,他嘿嘿一笑保证,“一定会加油努力的”。

蹲屈,蹬冰,收腿……这位10后的小朋友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现有的滑冰技术,他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学一万年的滑冰”,顿了一下,觉得期限太短,又重新补充,“两万年,或者三万年也行”。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这样与冰雪结缘的故事,在作为主赛区之一的张家口市,每日都在花样上演,让“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号召,有了更为生动细微的展现。

在张家口“冰之梦”滑冰场,大人与小孩一起“拜师”学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温维娜/摄

春节期间,重庆小伙伏毅在张家口市最大滑冰场“冰之梦”里,跟着一群人“偷师”学技。“零基础”且“从未穿过滑冰鞋”,当这两个标签碰撞在一起时,让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来自南方的年轻人仅学了10分钟,就已能在室外冰场正滑得游刃有余,甚至还兴致勃勃地怂恿一旁的记者也上前试试。

尽管穿上冰鞋的第一秒,伏毅还在担心冰太滑溜站不稳,但一只脚踏上冰场后,他反倒没那么慌张了,默念教练告诉自己的“秘诀”:“其实滑冰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只要先自己不害怕,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只要记住重心向前看,蹬冰往前走,基本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旋转,跳跃,年轻人在室外滑冰场玩得正“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摄

在伏毅的附近,一道黑色的身影闪过,拐弯倒脚,协调有力,行云流水。远远望去像是二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但记者上前询问才得知已年过六旬。在这位汤敬维老人的描述里,滑冰已化为自己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按照保守估计,去年平均每两天,他就会出现在滑冰场里。滑了五十多年,总结出人生经验:如果遇上了什么烦心事儿,滑上一圈,就啥都不想了,食量好了,睡觉也香了,对老年人是好事儿。

在距离汤敬维不远处,本地市民郭先生正带着家人“遛弯儿”。看着儿子摇摇晃晃的身影,他的思绪飘散到过去。据他所言,多年前的张家口,滑冰条件还较为简陋,没有正式的场馆,也没有专业的鞋。小朋友们常常拿着自制的冰爬犁等玩具,在冰冻的河面滑来滑去,倒也其乐融融。

回忆起童年时的冰雪记忆,郭先生忍不住和记者多说了两句,甚至手舞足蹈地比划起小时候滑冰的各种玩法。在他看来,冰雪运动好像是刻在张家口人血脉里的一项自带“buff”(自带某种技能-记者注)。随着冬奥会的举办,冰雪热更是在张家口掀起一股全民浪潮,“现在这项运动可以说是普及了我们全市的市民,不同年龄段都有。”郭先生说。

小朋友在冰车上“放飞自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摄

自从张家口进入“冬奥时间”,当地全民滑冰班渐渐火爆起来。负责教授滑冰的郭姓教练,对此感触颇深,“过去两三天一节课,现在一天最多四节课”。班上的学员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年纪最小的三岁,年纪最大的有60多岁,主要还是青少年多一些。”郭教练对记者介绍。

郭教练给大伙儿“炫”了一波高质操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温维娜/摄

还有几组更为细化的数据,也从宏观层面概述了这股热潮。

目前,张家口全市已建成室内滑冰馆20座,其中标准冰面滑冰馆2座,真冰非标准冰面3座,仿真冰标准冰面1座,仿真非标准冰面14座;建设越野滑雪场6个,民众娱雪场31个,可开展滑冰、冰车、雪圈等冰雪娱乐活动。

骑着冰上单车,向前出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摄

资料显示,张家口的冰雪事业发展迈向了从全域覆盖到全面开放运营的新台阶。沉浸式体验后,记者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冰之梦”滑冰场上,一个身穿红色羽绒服,头戴红色针织帽的小女孩身姿格外灵活。背着手,弓着腰,双腿有节奏的交叉摆动,这个年龄只有8岁的小女孩就像一条红色的鱼,在冰雪世界里“游”得格外起劲。一旁会滑的人就穿着滑冰鞋溜两圈,不会滑的人玩起电动拖拉机、冰上卡丁车、八抓鱼、冰爬犁、冰上陀螺等冰雪玩具也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

标签: 中国青年网 滑冰 冰车 滑旱冰 轮滑 工艺品 人物活动 冰场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