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 > 正文

国际社工日,北京“东城社工”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2022-03-15 22:26:52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15日电(通讯员王慧雯李冬梅刘旭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今天是国际社工日,北京市东城区的社工们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他们的使命与担当。

3月13日起,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四小出现确诊病例,病例居住的小区暂时实施封闭管理。一些居民的生活都需要社工提供帮助。

和平里街道民旺社区社工朱北平已经在岗位坚守了多日,几十个小时,她几乎没有合眼休息。

3月13日,朱北平被分配到社区疫情防控数据排查组。当天晚上,她和社区的20余名社工一起连夜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居民尽快前往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一直忙碌到3月15日凌晨。

朱北平说:“大数据排查需要挨家挨户地入户走访,落实到每一位居民。不在家的,我们需要打电话或者微信和居民取得联系,确保不漏一人。”

因为经常利用自己的手机与居民联系,朱北平的手机号成为社区居民的“帮帮热线”。帮忙买药、买菜、取快递,等等,居民们只要有需求都会直接给朱北平打电话,朱北平也都竭尽所能地帮他们解决。

和平里街道民旺社区社工正在进行疫情防控数据排查工作。(杨潇/摄)

对老社工于清同来说,疫情发生以来,早上早起、晚上加班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发动疫苗接种、通知居家观察、转运密接人员。”

34岁的于清同是天坛街道社区工作者。3月14日,他接到通知,他所服务的街道有三名密接人员需要转运,他抓紧时间联系保健站医生、通知居民做相关准备……当于清同和医生一起把密接人员安全送上救护车后,时针已经指向22时。“其实也不算太晚,春节期间我们曾经到凌晨5点还在转运密接人员。”于清同说,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管控是基础,服务是根本。

每天,于清同都会给居家隔离的居民打两遍电话,询问生活需求,协调物业帮助清运垃圾等。

忙碌的同时,于清同也在努力摸索疫情防控工作遵循的规律,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了一套“小经验”,比如:通过WPS的共享文档功能,实现团队协作;依托大数据和自摸排,建立社区自己的疫情台账;利用WPS的表单收集功能,制作了“每日健康打卡”的小链接,被管控人只需通过小链接进行打卡,5秒即可完成,管理员则可以在后台看到相应的健康信息和打卡地址的定位。

“通过‘每日健康打卡’的小链接,我们可以看到居家观察人员在他家方圆一公里内的打卡定位和行动轨迹,超出一公里的非正常轨迹,我这里就会报警。”于清同说,前几天小程序突然报警了,查看后,发现有位居民的行动轨迹已经超出了设定范围,“门磁自带程序只能告知我们扔垃圾和取快递等居家人员的经常性行为,但自从有了这个小程序,就能更方便更精准地进行关注。”

于清同还建立了一些疫情防控微信群,群里有3名社工和物业经理轮班值守,24小时为被管控人提供解答和各类服务。每天值班工作人员还会在群里发布当天最新的疫情管控口径,于清同说,社工的职责就是护卫一方平安,“我们辛苦些大家就踏实些。”

建国门街道金宝街北社区社工陈敬检查辖区内“七小门店”疫情防控台账。(杨潇/摄)

对于朝阳门街道竹杆社区社工赵碧婵来说,今年这个“国际社工日”是她成为社工后的第一个节日,非常有纪念意义。

3月14日中午,赵碧婵接到需要支援核酸检测点的信息,马不停蹄地来到北京一所中学和学校负责人沟通核酸检测的具体工作内容。

确认学生信息、组织好学生队伍、注意保持社交距离……赵碧婵和同事细心梳理好每个流程。现场,赵碧婵和老师配合引导学生有序检测。之后,赵碧婵来不及休息,马上开始了社区排查工作,“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越快时间确认好居民的返京信息,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把控就能够越准确。”

面对近期疫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赵碧婵的手机时刻处在开机和打开铃声的状态,“有什么紧急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响应,要成为保障工作的有生力量。作为社工,能够将现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就是给社工日最好的礼物。”

疫情早日过去是大家共同的期望,朱北平说:“希望在下一个国际社工日,我们社工们能坐下来一起轻轻松松地聊聊天,踏踏实实地吃顿饭。”

朝阳门街道社工支援核酸检测点。

责任编辑:

标签: 北京社工 社区功能 国际社工日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