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钢轨医生”:精心呵护春运线路安全
2022-02-17 15:03:39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通讯员 郭修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这里是淄博站,因线路密集被誉为胶济铁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春运期间,每天有170多列客车和210多列货车在这里停靠、随即呼啸而过,线路上的铁路钢轨因长时间受列车碾压,内部容易出现伤损、裂纹,如未及时发现,就可能发生钢轨折断。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淄博工务段淄博探伤车间,就是负责这里的探伤工作。
郭修山/摄具体而言,该车间133名职工负责36条专用线、7条军专线的探测检查。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顶风冒雪,精心呵护着经济大动脉的平安畅通,他们被称为“钢轨医生”。春运期间,这群年轻的“钢轨医生”行走在春天的钢轨上,目前已经检查线路933.349公里、道岔423组次。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从淄博站场下行开始,计划3时49分完成19组道岔的探伤检查。”2月10日,跟班作业的车间党总支书记张峰介绍当日的探伤任务。
21时14分,上道准备工作就绪后,探伤工王文新再次对探伤仪的技术参数进行复核,紧接着2台35公斤重的探伤仪被大伙抬着“请”上了线路,探伤作业拉开帷幕。
26岁的王文新曾获集团公司第九届职业技能竞赛工务系统无损检测冠军,今年是他参加春运的第五个年头,“我们的工作像医生给患者做B超,利用超声波对钢轨进行探测,对发现的伤损钢轨和伤损焊缝进行及时加固或更换”。
“探伤是‘一锤子买卖’,探伤仪在钢轨上推行,显示屏上的波形时刻都在变化,病害波形一闪即过,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很难将这稍纵即逝的病害波形看出来的。”工长隗天毅说。
郭修山/摄嘀嘀,嘀嘀……每当报警声响起,隗天毅俯下身子,弯腰半跪在冰冷的钢轨间进行人工校对。“正常的焊缝轮廓也会引起报警。我们要仔细分辨,不漏检一处可能存在的伤损。”不好观察的角度,他便跪在硌腿的石砟道床上,拿出小镜子,贴在钢轨下颚、轨底、轨腰……每个部位都照一照,看一看,再用尺子量一量,好在大多数情况都是“有惊无险”。
“探伤作业是线路安全最重要的工作,只要检查到位了,发生钢轨折断的风险就小。”27岁的青工宋义武一边说着,一边用戴着绝缘手套的手擦去钢轨焊缝上的油泥,像是在给钢轨进行安全“把脉”。
天上的星星睡着了,宋义武在冰冷的钢轨上推着探伤仪缓慢前行,细致地对每一米钢轨做着“体检”。在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除了工作上的沟通,宋义武和同事之间几乎不说话,安静的站场里只听得到探伤仪发出的声音。
探伤作业要“细”在每一寸钢轨、每一个接头上,1毫米都不能放过。
一次,在检测到一个钢轨接头时,一道一闪而逝的伤波引起班长毕延鹏的警觉,他推着仪器在伤波出现的位置反复检测,冻麻的手指在钢轨上摸试,最终断定“这里有疑似伤损”,线路工区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处置。
每次上线探伤前,毕延鹏形容自己的心情十分矛盾,既希望线路安全稳定,又希望能够发现一些隐患,及时解决。“能够处理掉一处隐患,心里就感到非常高兴,一种胜利感油然而生。”毕延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