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 > 正文

金科文化近百亿并购仍累亏6.7亿 王健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

2020-12-23 16:07:55来源:长江商报

王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了。

1988年出生的王健,百万创业,成立杭州哲信,6年后,溢价20倍、以29亿元的天价卖给A股公司金科文化(300459.SZ)。王健因此转身成为金科文化董事、董事长。

上任董事长伊始,王健就开始大规模减持套现。近一年多,其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68次,合计套现超过7亿元。期间,其违规减持遭到监管警示,仍未收手。

不仅王健自己在减持,金科文化的实控人朱志刚也在减持。2018年6月以来,朱志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套现超过3.50亿元。

金科文化原本是一家传统的化工企业,2015年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市不到两个月,公司就通过外延式并购实施产业转型。

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市5年来,金科文化并购交易的金额接近百亿。

然而,从化工到游戏,并购转型并未帮助金科文化实现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上市以来,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合计为-6.69亿元。截至目前,公司还有36.50亿元商誉。

王健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

上任后就疯狂减持套现的王健收到了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

12月21日晚,金科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收到董事长王健函告,获悉其因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减持公司股票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

公告称,本次调查事项系针对王健个人的调查,与公司无关。本次调查不会影响其在公司的正常履职,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亦不受影响。公司经营管理、业务及财务状况正常。

公告还称,调查事项的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王健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调查工作。

受王健被证监会调查一事影响,12月22日,二级市场上,金科股份大幅低开,全天低位波动,最终收跌9.92%,股价跌至3.18元/股。

王健算得上少年得志。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5月,大学毕业第二年,22岁的王健与其父亲一起创业,创办了杭州哲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哲信),注册资金100万元,从事游戏发行运营。其第一款大型手游《诸神Q传》2013年3月正式投入市场,但业绩不佳。2013年、2014年,杭州哲信分别亏损42万元、2009万元。在2015年初,王健曾公开坦言,依靠《诸神Q传》勉强养活。到了2015年11月,神奇的一幕发生。杭州哲信净利润突然达到3235万元,且从2014年开始各路资本争相加持。至2015年8月,其估值已达到12.14亿元。

2016年5月,金科文化完成对杭州哲信收购,交易价格29亿元,增值率高达20倍。

本次交易,王健获得约4亿元现金及价值约9.8亿元的金科文化股票,同时,王健还认购了金科文化所发行的股份。交易完成后,王健持有金科文化18.02%股权。稍后,王健进行了少量增持,以18.29%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王健也因此担任金科文化的董事、董事长。

2019年7月,上任董事长刚满一个月,限售解禁,王健就迈出了减持步伐。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从2019年7月18日开始,持续至9月24日,王健实施的减持操作共计68次,累计套现金额超过7亿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王健持有金科文化的股权比例为11.50%,较其高峰时的18.29%减少了6.79%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王健存在违规减持行为,并被监管部门处理。

今年2月4日,金科文化披露,王健2019年8月15日至10月21日期间,因强制平仓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股份,这一期间处于半年报、三季报披露前的三十日内,为敏感期交易。

今年7月,王健再次收到监管函。今年2月28日,其因强制平仓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金科文化股票1124.13万股,减持行为发生在金科文化2019年业绩快报披露前十日内。

除了王健减持外,金科文化实控人朱志刚及其亲属也在大举减持,2018年6月以来,累计套现3.54亿元。

综上,王健及朱志刚合计套现超过10亿元。

市值四年蒸发160亿

实控人、董事长联袂疯狂减持套现,或与金科文化暗存的风险有关。

金科文化的前身为浙江金科,是一家传统的化工企业。上市之后,通过并购实现产业转型,变身为游戏公司,公司名称相继变更为金科娱乐、金科文化。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上市以来,金科文化相继收购了吉昌化学90%股权、杭州哲信100%股权、星宝乐园51%股权、杭州每日给力100%股权、Outfit7100%股权、联合好运65%股权及万锦商贸100%股权等。交易总价合计为97.50亿元。

其中,2017年,公司作价49亿元收购风靡一时的IP“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海外公司Outfit7100%股权。

借助收购标的业绩贡献,2015年至2018年,金科文化实现了经营业绩高速增长。其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5.0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7.25亿元,三年增长约4.39倍。同期,净利润从0.48亿元增长至8.42亿元,增长了16.54倍,增速着实惊人。

然而,频频高溢价收购形成了高达63.77亿元的商誉,如同一把悬在头上的剑,稍有不慎就有伤身之忧。

2019年,这一风险果然降临在金科文化头上。当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高达29.78亿元,其中,商誉减值26.11亿元,主要是对杭州哲信进行商誉减值计提。这一年,公司亏损27.80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金科文化实现净利润6.21亿元,同比下降3.16%。而在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16.9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42.85%。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金科文化还有商誉36.50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上市以来,金科文化实现的净利润累计数为-6.69亿元。这意味着,上市五年多来,公司不仅未赚钱,反而遭到了6.69亿元亏损需要弥补。

值得一提的是,金科文化还存在内部控制问题。

今年10月,浙江证监局对金科文化及王健等人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经查,2018年至2020年4月,公司控股股东金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科控股)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金科文化资金,各期发生额分别为20.69亿元、43.31亿元、29.77亿元,各期末占用余额分别为2.12亿元、15.49亿元、16.71亿元。这些事项未按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为了偿还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金科控股将旗下的万锦商贸100%股权作价15.50亿元抵偿给金科文化。

二级市场上,金科文化也不被投资者看好。2016年8月,公司收购杭州哲信后,股价一度达51.83元/股,市值为273.19亿元。如今,股价跌至3.18元/股,市值只有110亿元。四年之间,市值蒸发了160亿元。(记者魏度)

责任编辑:

标签: 金科文化 300459 SZ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