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 > 正文

苏宁易购转型扩张资产6年增1348亿 规模化扩张资产超2200亿

2020-12-14 15:52:50来源:长江商报

张近东在积极谋求突围。

12月10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12月4日,张近东及其儿子张康阳将其所持的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苏宁控股)10亿股股份悉数质押给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简称淘宝)。

同在12月4日,张近东还将所持的苏宁置业6.5亿股股份质押给淘宝。

张近东密集质押股份给马云旗下的淘宝,市场解读为,张近东缺钱,马云伸出援手。对此,苏宁易购回应,这是正常的商业合作。

今年以来,先后有消息指张近东质押苏宁易购股份、苏宁易购(002024.SZ)出售资产,近日更是盛传苏宁集团资金链断裂。针对这些并非出自苏宁之口的消息,苏宁易购均予以否认。

近段时间,苏宁易购动作频频,年内二次加薪、30亿元回购债券、云网万店完成A轮融资。这些被视作向外界传递“并不缺钱”之意。

中国零售江湖风云变幻,2009年,张近东曾力压黄光裕的国美,10年后,京东、拼多多竞相崛起。

大约从2013年开始,张近东转型电商,并与马云交叉持股。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六年,苏宁易购总资产增长约1348亿元,与之对应的债务增长360亿元。

祭出四招积极谋突围

质押股权、提前回购债券、引入战投,张近东在积极谋求突围。

每到年终岁末,企业现金流紧张、腾挪资产,较为常见。不过,张近东的系列动作,受到市场充分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有消息称张近东等多位苏宁易购股东质押股份,质押股份数量合计为12.62亿股,占苏宁易购总股本的13.55%。

今年11月底,又传出苏宁易购考虑出售电子商务业务部分股份,业务寻求大约60亿美元估值,原因是为缓解融资压力。对此,苏宁易购的回应是“不属实”。

12月8日,市场传闻称,苏宁集团资金链断裂,在渤海银行的贷款已经违约,民生和建设银行已抽贷。

苏宁集团第一时间在其官方微博上紧急回应称,注意到网络上散布的一些不实传闻,公司在此郑重声明,以上传闻均不属实。该谣言对其正常经营和品牌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公司已向有关部门报案,查实信息来源,并追究造谣者及传谣者的法律责任。

虽然苏宁对各种传闻予以否认并发布紧急回应,不过,这些传闻已经对苏宁易购产生了影响。二级市场上,公司存续债券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有统计显示,目前,苏宁易购一年内到期的债券有5只,其母公司苏宁电器一年内到期的债券有3只。其中,苏宁电器规模为10.4亿元的“17苏宁07”将于12月14日到期,规模为90.6亿元的“15苏宁01”将于12月17日到期。短期内苏宁将面临110亿的债券回购压力。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11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为持续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债券价格稳定,促进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公司计划继续实施公司债购回方案。

目前,公司累计回购30亿元债券,债券余额约为85.26亿元。

在回购债券期间的11月20日,苏宁易购宣布本年度第二次加薪,以稳定内部团队,增强市场信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业务向好。

除了以上两招,张近东的第三招,就是深圳市云网万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网万店)A轮融资。11月30日,融资完成,深创投领投,深圳市罗湖引导基金、商汤科技、分众传媒等跟投,融资金额为60亿元。

张近东的第四招就是股权质押融资,这也是引发市场关注的焦点。12月4日,张近东及其儿子张康阳将所持苏宁控股的股权悉数质押给淘宝,并将所持苏宁置业的6.5亿股质押淘宝。

规模化扩张资产超2200亿

市场对苏宁的担忧,或源于苏宁易购的经营业绩并不十分理想。

苏宁易购于2004年7月24日登陆A股市场。2013年,张近东推动苏宁大举向电商转型,实施规模化扩张,持续至今,还在布局。在此期间,苏宁易购相继收购了家乐福、红孩子、万达百货、天天快递等品牌,拥有苏宁易购APP、苏宁易购广场、零售云门店、苏宁家乐福等业态。

此外,苏宁易购还入股中国恒大,并与其在智慧零售业态方面开展合作。

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苏宁易购拥有各类自营店面2756家,门店物业面积748.82万平方米,其中公司自有门店物业面积33.08万平方米,通过创新资产运作方式以及与大型房地产商合作取得可长期稳定使用的物业面积172.60万平方米。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5926家。

到了今年9月底,公司拥有各类自营店面2697家、零售云加盟店6588家。三季度,自营店面减少59家,零售云加盟店增加662家。

规模化扩张使得苏宁易购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总资产为2211.93亿元,而2014年9月底为864.20亿元,6年增长1347.73亿元。

大举扩张使得投入不菲,这让公司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变为净流出。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66.05亿元、-138.74亿元、-178.65亿元、-24.29亿元。投资现金流方面,上市之后至2016年持续净流出,其中,2013年至2016年为-100.48亿元、-20.07亿元、-2.86亿元、-396.13亿元。2018年、2019年净流出30.10亿元、208.71亿元。

扩张投入也吞噬了利润。2014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8.67亿元、8.73亿元、7.04亿元、42.13亿元、133.28亿元、98.43亿元。2017年、2018年,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受公司出售阿里巴巴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所致。

上述同期,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12.52亿元、-14.65亿元、-11.08亿元、-0.88亿元、-3.59亿元、-57.11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5.47亿元、扣非净利润-10.09亿元。

随着大举扩张,苏宁易购的债务也在大幅增长。截至今年9月底,其债务为469.56亿元,较2014年9月底的108.86亿元增长360.70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为24.15亿元,而2014年前三季度为1.16亿元。

资产规模、债务均大幅增长,以牺牲利润的方式进行转型扩张,这是企业转型阶段的常有特征。随着苏宁易购完成向零售服务商转变,其或将有新的利润增长点。

朋友圈之间的互助

在市场看来,马云又拉了张近东一把。实际上,苏宁易购与阿里巴巴颇有渊源。

2013年,苏宁易购大踏步布局电商业务。2015年,为了更好提升商品与服务的用户体验、提升物流与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公司与阿里巴巴进行业务合作,包括电商业务、物流业务、O2O业务等方面。

与此同时,苏宁易购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投资协议,向阿里巴巴集团增发股份。2016年5月,淘宝出资282.33亿元认购了18.61亿股股份,以19.99%的持股比位列第三大股东。

随后,苏宁易购全资子公司ShinyLionLimited则以21.46亿美元认购阿里巴巴新增股份2632.47万股,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1.05%。

至此,苏宁、阿里实施了交叉持股。在电商布局路上,苏宁易购获得阿里助力。

2015年以来,苏宁和阿里在猫宁旗舰店、菜鸟物流、联合采购、新零售等方面始终保持紧密的合作。阿里为苏宁线上导流,苏宁易购线上销售规模大幅增长。

今年上半年,公司线上销售规模1347.96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增长逾3倍,线上销售规模占比提升至69.45%。

苏宁易购财报显示,入股以来,淘宝一直以19.99%的持股比例稳居苏宁易购第三大股东。

这一次,张近东将所持苏宁易购(苏宁控股持有苏宁易购3.98%股权)、苏宁置业股权质押给淘宝,因此获得短期融资。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张近东的朋友圈大佬不少,他也因此获得不少人脉及产业拓展机会,与马云、许家印、王健林交往密切。

2017年11月,中国恒大发布公告显示,其间接附属公司恒大地产与正威集团、苏宁和山东高速等6家战略投资者签订增资协议,一共引入投资600亿元。其中,苏宁投入200亿。

2020年9月,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持有恒大地产总额1300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商谈。已与持有恒大地产总额863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者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明确战略投资者已同意不要求进行回购并继续持有恒大地产权益,且在恒大地产的股权比例保持不变。张近东200亿元债转股。

此外,2018年2月,苏宁与腾讯、融创等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其中,苏宁出资95亿元,获得3.91%股权。2019年2月,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

如今,或许是一场突然而至的疫情打乱了张近东的部署,拥有强大朋友圈的张近东或将继续出招“破局”。(记者魏度)

责任编辑:

标签: 苏宁易购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

头条新闻